alexa
文/沈瑜 攝/賴永祥

全台由新住民開設的餐廳比比皆是,其中,又以高雄五福路上的「陳莉莉印尼美食」最出名。

這家印尼美食店不僅以巴東牛肉、羊肉沙嗲等印尼傳統菜色打響知名度,更是高雄唯二「MR」等級的清真認證餐廳之一。不僅是印尼人的最愛,也吸引眾多台灣人及觀光客慕名而來。

陳莉莉(右)與印尼同鄉呂品怡,在「陳莉莉印尼美食」餐廳作伙烹調出美味印尼家鄉菜。

MR等級,非常不易取得,全餐點都要符合回教戒律、老闆也要信奉回教,且不得食用豬肉、血和酒精的飲食。從原物料到工廠設施、製造機械、包裝、倉儲物流及零售,都須符合伊斯蘭教義,譬如宰殺前還要朗讀真主之名等流程。

虔誠穆斯林,熟知印尼人的飲食習慣

印尼正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超過八成五的國民都是穆斯林。在高雄也有近5000位穆斯林,以印尼移工、新住民居多。2018年底,高雄約有2000多位印尼新住民。

早期,台灣根本沒有清真認證的食物,台灣穆斯林只好以素食取代,但台灣口味偏淡,不像印尼重辣,素食無肉、價位又較高,許多穆斯林常為飲食所苦。

2016年,陳莉莉印尼美食店的成立,終於讓印尼朋友得以品嚐到家鄉味,很快就抓住穆斯林的胃。

為何這家餐廳深獲穆斯林喜愛?因為創辦人之一的新住民陳莉莉就是來自印尼東爪哇的虔誠穆斯林,深知印尼人的飲食習慣與口味。不僅如此,店內的廁所比照印尼當地,提供沖水水管,供穆斯林如廁後使用;二樓還特別開設一間祈禱室。

陳莉莉原本在印尼的工廠上班,私下跟開餐廳的房東學料理,生孩子後無法上正班,乾脆創業開餐廳。然而1999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印尼通貨膨脹嚴重,陳莉莉無法繼續經營,只好到台灣當看護工。

2001年,她先擔任家庭看護,照顧坐輪椅的一對老夫妻,舉凡包尿布、推輪椅、煮飯及大小生活起居,工作繁重。由於阿公失智又重聽,常常半夜2點吵著要吃飯,陳莉莉常常要爬起來煮。

棘手的是,阿公喜歡吃豬肉,但穆斯林碰都不能碰,陳莉莉只好戴手套料理,但每天仍提心吊膽,深怕不小心犯了戒。

曾有台灣人開惡劣玩笑,請她吃肉,咬下去發現口感不一樣,問說這雞肉的味道怎麼怪怪的?未料,對方大笑說是豬肉,嚇的她趕緊吐出來,對方見狀還戲謔,「你的阿拉在印尼啦!」

來台灣後,她常為了飲食困擾不已,直到2006年在台灣結婚後,終於可以烹調自己想吃的食物了。

後來,許多當看護的同鄉姊妹常跟她抱怨,真的很想吃家鄉菜。陳莉莉靈機一動,或許可以外送餐點給姊妹們。

印尼看護邊吃邊哭︰跟媽媽口味一樣

她開始做便當,每天能做出約20份,每份賣100元。早上先送一批昨晚做好的便當,中午再煮晚餐的便當,下午再送一批。沒想到吃過的新住民、移工都讚不絕口,連台灣雇主都好奇訂購。

隨著規模愈做愈大,她還分送便當到漢神巨蛋、澳之際、美術館、七賢路等處的公園,給推阿公阿嬤的外籍看護,連先生都加入外送行列。

陳莉莉手藝愈來愈好,開始參加各大廚藝競賽,2013年贏得「異國美食拼第一」亞軍;2015年高雄市民政局舉辦的「異國美食我最棒」比賽,她與伙伴在2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以「薑黃飯」取下第一名。同年也拿下「打造新住民幸福家園」美食比賽熟食組的冠軍、涼拌組的亞軍。

「烹飪是我最快樂的事!」她婚後也曾擔任過醫院看護、仲介翻譯、工廠作業員,但只有廚房才是她心之所愛。

2016年,她在高雄南華路租了一間店面開餐廳,立刻吸引移工、新住民前來用餐。曾有位在台灣多年的看護,邊吃邊哭著說,「這個跟我媽媽的口味一樣!」

由於生意興隆,很快將小店面擠得水洩不通,有台灣人客戶跟陳莉莉反映,雖然很喜歡你的料理,但能不能有比較幽靜的用餐環境?

於是陳莉莉與在台灣快20年、當保姆的印尼同鄉呂品怡,及呂品怡的雇主陳菁菁,三人出資,於2017年在五福路打造了溫馨又友善的餐廳,還申請中國回教協會的認證,一次就過關,印證她們對飲食品質的把關成功。

後來,南華店搬遷至高雄火車站附近的建國三路,五福店以服務台灣人及觀光客為主;建國三路主要服務移工、新住民。

日前陳莉莉因另有生涯規劃而離開餐廳經營,但餐廳仍沿用「陳莉莉」的名號,繼續提供台灣穆斯林朋友安全、舒適的飲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