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194
190
從早期軌道施工照片上不難發現,人力幾乎包辦一切作業。從
純 人 工 用 撬 棍 起 道、 撬 棍 撥 道、 十 字 鎬 砸 道、 人 工 抬 鋼 軌 抽 換 鋼
軌。1980 至 1982 年,人工用手提起道機起道、人工撬棍撥道、手
提砸道機及十字鎬砸道、人力抬鋼軌抽換鋼軌。1982 年後,大部分
的軌道養護工作,才漸漸改用大中型砸道車來替代。
但根據臺鐵統計,養路機械普遍老舊,使用年數皆超過 10 年,
更有逾半超過 20 年以上。機械老舊造成故障率居高不下,每週皆需
停機保養,折算下來,砸道車目前的狀況每年實做天數僅占計畫天
數的 57%。
同樣的,工程維修車也面臨使用年限過長的問題,再加上各車
種廠牌規格皆不相同,零組件也互不相容,更讓保養檢修負擔日益
加重。一旦砸道車或工程車故障,就須改採人工作業,耗費大量人
力及時間。且在當前少子化的趨勢下,現有養護人力已經出現缺
口,養護能量不足,讓養護工作推動更顯捉襟見肘。
此外,臺鐵營運路線超過 1 千公里,遍及全國各區域,在列
車班次日漸密集又提速運轉之趨勢下,雖然持續推動軌道 PC 軌枕
化及重軌化,但仍有大量的木枕型道岔在路線上使用,造成維修困
難,而部分路線地處偏遠,更增加維修作業及成本的負擔,且因木
枕腐朽而肇生數起列車出軌事故。
綜合各種因素,臺鐵希望透過「軌道結構安全提升計畫」,全面
汰換木枕型道岔,並實施機械化軌道養護作業,朝向省力化軌道系
統及強化機械化自動化養護的目標邁進,以提升維修效率,降低維
修頻率及成本。
以軌道檢查為例,如果以人力作業,每組約需 3 至 4 人,手
拿軌距水平尺,用步行的方式,沿著軌道一一抽驗,檢查軌道的高
低、水平及方向是否均符合安全標準,速度非常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