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186
182
臺灣鐵路橋梁最早建於 1887 年,迄今百餘年來,隨著工程技
術、材料發展及社會變遷,不論在構造、材料及橋型上均有很大變
化。就橋齡分布情況而言,建造年代達 30 年以上的老舊橋梁有 850
座,占了 45%,若以使用壽命 40 年為標準,40 年以上的老橋梁也
約占 11%。
橋梁逾齡老舊,加上長年受河流沖刷,以及經濟發展後,民眾
大量至河床地開挖砂石等因素影響,使得橋墩覆土更淺,威脅到橋
梁與行車安全,因此,臺鐵遂著手辦理老舊橋梁改建計畫。
當時共計有 29 座橋梁,分別納入「5 大橋梁重建工程」及「鐵
路沿線老舊橋梁重建工程」兩項計畫,從 1983 年起,陸續施工至
1991 年完成重建。
與大自然爭地的橋梁工程
目前臺灣 1067mm 軌距的鐵路有 1074.9 公里,其中橋梁即占
76.44 公里,共計 1,888 座,橋梁工程不只是臺灣鐵路建築史的縮
影,也相當程度反映了臺灣工程科技的演進,也記錄下許多歷史的
印記。
臺中線,一般稱為山線鐵路,路線中從三義到豐原,不只要穿
越雪山山脈,還要跨越大安溪與大甲溪兩大河川,工程最為艱鉅。
彎彎曲曲的路線總長不到 30 公里,必須開鑿 9 座隧道及 2 座大橋,
是整個縱貫鐵路的關鍵路段,所耗經費約占當時全部縱貫鐵路總建
造經費的六分之一。
在崇山峻嶺、峽谷橫亙的路段造橋,是與大自然爭地的拚搏,
橋梁常須橫跨在兩座隧道口的半山腰,橋台建在陡峭山壁上,橋墩
高度達 30 餘公尺,其中以魚藤坪橋、內社川橋最為驚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