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184
180
小 一 點, 能 大 幅 減 少 興 建 成 本。 因 此, 日 本 和 臺 灣 早 年 設 計 鐵 路
時,捨棄歐陸的標準軌,改以窄軌興建。
但日本時代,因為要快速、省成本地開發東部資源,所興築的
臺東線軌道,採用比 1067mm 更窄的 762mm 軌距,運能低、車速
慢,而且最大痛點是沒有辦法和西部鐵路連軌,使得客貨運無法通
行無阻。
因此,臺鐵啟動東線拓寬工程,除了將運行中的 762mm 軌
距,加寬為 1067mm 之外,也以更高標準的作業模式,重新翻新臺
東線鐵路,包括首次採用預力混凝土梁興建橋梁,橋墩也首次採用
沉箱式的施工法。
長達 4 年,臺東線都處於四軌共存的「穿衣服改衣服」高難度
施工過程,終於在 1982 年 6 月 26 日,上演一夜切換通車的重頭戲。
當天中午,數百工程人員摩拳擦掌,等著臺東舊站駛出最後一
班列車後,全體動員,從南向北逐一的切換路線、道岔。晚上,工
務處的高速檢查車首先出發進行試車,清晨 6 點,第一趟復興號列
車從臺東舊站開往花蓮,同一時間,南下的第一班莒光號列車,也
由花蓮新站駛向臺東舊站,24 小時內,完成軌距切換作業,同時正
式宣告全臺「車同軌」的時代來臨。
而此時,軌重也從最初的 12.7 公斤逐步加重,朝向重軌化趨勢
發展,來到目前主流的 60 公斤軌重,以增加行車穩定度。
安全第一,老舊橋梁重建
車同軌後,火車載運著全臺各地的旅客、貨物,南來北往的日
行百里,卻也面對新的挑戰,那就是沿線橋梁過於老舊,恐危及車
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