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174
170
原來永春隧道有 240 公尺是在河床底下,而東澳北溪就在隧道
上方 30 公尺處潺潺流過。當隧道進行開挖工程時,地下水滲過岩
層,有如傾盆大雨般洩下,於是整個隧道淹滿水。工作人員只能暫
停施工,一邊抽水,一邊灌水泥漿固定岩層,終於排除淹水問題,
繼續施工。
鼓 音 隧 道 和 谷 風 隧 道 也 很 特 殊。 這 兩 座 隧 道 本 來 屬 於 同 一 座
山,按照原定計畫是要挖成一座谷風隧道,但是工程人員挖了幾百
公尺後發現有嚴重的抽心現象,經過探勘,才知道原來有一塊滑動
的地層。
工程人員深恐這塊地層日後發生變化,造成意外,於是乾脆把
這一段土層全部挖掉,挖走的土堆可以填滿 20 萬輛卡車之多。於
是,一座山被分成了兩座,隧道也被分隔為二了,工程人員的勇氣
和毅力由此可見一斑。
人定勝天,突破艱鉅工程
當北迴鐵路竣工後,東線鐵路拓寬工程就益發受到矚目,工程
團隊目標希望將原有 762mm 窄軌,全部換新為 1067mm 鋼軌,以
求與北迴鐵路「車同軌」,進一步實現環島鐵路計畫。
當工程來到東部鐵路最南端,從鹿野開始一直到卑南,整段路
均為急遽起伏的縱走山脈,山脈的東側緊靠著卑南溪,溪水把兩邊
沖刷成連綿十幾公里的陡峭山壁。為了穿山而過,整段路除了橋梁
與極少數的路基之外,其他都是一個接著一個、開山而成的隧道。
其中,部分路段與卑南溪河床近乎平行,除了用來鋪設軌道的
路基外,幾無空地,無法由陸地開闢施工道路施工。因此,工程人
員只好運用冬天的乾旱季節,在暫時乾枯的卑南溪河床開闢一條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