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172
168
檢討,研擬出數條最佳路線方案。
.定線
前置作業完成後,工程團隊就要從安全、省時、節費等條件,
找出最完美的一條路線,是謂「定線」。
定線作業可分為地上與紙上兩種,直接在地面上定線,大多用
於平坦廣闊的路線;山巒起伏的路線,參考已經精確測量完成的剖
面圖及地勢圖,直接在紙上作業,較有效率。
定線需掌握 3 大原則,第一是運輸量,是以沿線居民多少為比
例,計算出每公里人口稠密度;第二為路線彎曲度與坡度均不宜過
大或過陡,以免影響乘坐舒適度及增加養路費用;最後,則是希望
能盡可能地降低建築經費。
隨著時序推演,土地日漸開發,在高度都市化的土地,新闢或
遷移鐵路路線,將面對局限的路廊、更多的設施配置及高架或地下
化等各種議題。該如何在滿足不同因素的條件下,達到行車安全、
舒適、便捷之目的,同時兼顧興建營運時,少拆遷、低噪音、節能
環保、高效率的設計需求,是軌道路線設計的另一種標準與挑戰。
而找路之所以必須慎之又慎,是因為「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臺鐵工務團隊在 1970 年代,就已經擁有相當高的測量及施工
水準,以北迴線清水隧道為例,南北貫通點左右只差 2 公厘,上下
只差 3 公厘,而所有隧道中最差的紀錄,左右也只不過差 8 公厘,
上下只差 4 公厘,精確度幾乎高達百分之百,值得國人引以自豪。
攤開早年的手繪地圖,陳舊泛黃的圖紙上,深得幾乎透黑的靛
青墨水,標示出層層連綿的中央山脈群,一條醒目的紅色線條雖略
有蜿蜒,卻堅定的從中間貫穿而過。這條路線就是臺鐵工務處及榮
工處工程團隊,用智慧、血汗與毅力,所鋪設而成的北迴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