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1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291
移 動 中 的 精 彩 臺 鐵 136 風 華 焠 鍊 287
電子聯鎖系統的挑戰在於,技術需求高、工程長期,但對鐵路
運輸效率和安全性的效益顯著。
.就地控制與中央控制
為了掌握瞬息萬變的運行列車及整體路面狀況,自 1953 年,
臺鐵首先設置於北投、新竹、臺中、二水、嘉義等 5 站的繼電聯鎖
裝置,其操控方式係由就地控制盤( Local Control ),取代機械聯
鎖的號誌閘柄與轉轍閘柄,歷經瑞典伊利信 CTC 系統、美國 GRS
及瑞典伊利信系統,並於 1972 年完成彰化至臺南的雙軌 CTC 升級。
將站場相對位置圖示、起點至到點的操作概念,及配合狀態監視,
提供更人性化的操作界面,讓車站行車控制人員,可直接控制站場
的號誌、轉轍器與進路等。
中央控制系統( CTC, 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特性是在
單一調度所內遙控特定範圍內的號誌設備,達成列車調度的目的。
此系統 1927 年開始在美國紐約中央鐵路部分區段運行,後來普及
至全球。
1961 年臺鐵為改善彰化至臺南間單軌區段行車壅塞問題,又
礙於路廊寬度不足無法雙軌化,當時決定採用 CTC,佐以增設交會
站、延長號誌站等,以提升行車效率。臺鐵的 CTC 最初引進瑞典伊
利信系統,並建立彰化八卦山調度所。
隨後擴展至海線和山線的單軌 CTC 系統,採用美國 GRS 及瑞
典伊利信系統,並於 1972 年完成彰化至臺南的雙軌 CTC 升級。
此 外, 臺 北 至 竹 南 間 及 臺 南 至 屏 東 間 的 CTC 系 統, 分 別 於
1978 年和 1991 年完成,涵蓋北、中、南 3 大調度所。彰化、臺北、
高雄之後陸續建置北、中、南 3 個調度所,個別控制限定的區域範
圍,所以是屬於分散式調度 C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