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4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204

200

局(或稱鐵改局),在 2018 年整併為如今的鐵道局。
     臺北地下化工程共分 4 期實施,自 1983 年開始動工,至 2011

年工程終告完成並全面通車。自此,臺北市無地面上平交道及城際
鐵路,轉向地面下行駛。這專案也同步施作與臺鐵縱貫線共用路廊
的臺灣高速鐵路臺北路段,總工程經費為新臺幣 1,741 億元。

      其實,原先臺北鐵路立體化的討論是朝向高架化進行,但就在
討論期間,發生了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
交的國際大事,使得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擔心,一旦兩岸開
戰,飛彈打到臺北,會直接癱瘓高架的鐵路,遂將臺北鐵路改為地
下化施作。

・第一期:臺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工程
     1983 年,「臺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工程」正式動工。當時臺北

做為東部與西部幹線列車的主要始發車站,相關的列車調度也在臺
北站周邊處理,不過這些鐵路營運的必要設施沒辦法一起被埋入地
下,所以為配合地下化作業,車輛的調度場面臨遷離命運。

      對此,臺鐵啟用板橋客車場做為東部幹線列車基地,西部幹線
則是在之前就已經先轉移到南港客車場;原本負擔貨物運送功能的
華山貨運站,也配合地下化的工程作業遷移到南港。

     「臺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工程」在 1989 年 9 月完工啟用,第一
階段的鐵路地下化後,消除了包含中華路沿線的 13 座平交道,舒緩
臺北西區的交通壓力。

      軌道設施移往地下後,臺北車站新站也跟著落成,閩南式傳統
建築風格,主體結構仿照了廡殿頂的設計,並在中央設有天井,使
得站內的空間寬敞明亮。新站樓高 6 層,地下 4 層,1 樓為售票大廳、
2 樓為商店街、3 至 6 樓為臺鐵員工辦公室。地下 1 樓是候車大廳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