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202
198
因為地下化與高架化各有優缺點,各縣市做法均不盡相同。
平交道意外頻傳,催生地下化工程
長達 1 公里,8 座連棟水泥建築,沿著中華路一字展開,正面
用橘色小磁磚細細拼貼出嶄新色調,地上鋪著平整的磨石子地板,
側邊外牆題上「中華商場」4 個大字。中華商場,可說是 1980 年
代,大家對臺北城的鮮明印象,入夜後,店家霓虹燈一開,閃爍刺
眼的燈光點亮周邊早已沒入夜色的街區。
當時的中華商場,起自北門圓環、迄至小南門,由北而南沿著
中華路鐵道略呈弧形建造而成。
早年任何一列西線北上的火車進入臺北市區之前,都會先經過
艋舺、西門町南側,穿越叮叮作響的平交道,沿著中華商場的後側
駛去。此時,旅客從火車的窗口往外望去,中華商場櫛比鱗次的後
門欄杆就近在咫尺;接著火車會明顯地慢下來,司機員手拉搖鈴,
噹噹聲響起,火車準備轉彎,過了彎,旅客會紛紛起身拿行李,伸
懶腰整理服裝,因為目的地臺北到了。
當時的中華路鐵道線上,有來來往往的各種火車,橫式交錯的
柏油馬路上,大小汽車、三輪車、摩托車、自行車穿梭不息,還有
拖車與行人。遇到上、下班通勤時間,大家都想避開平交道柵欄的
攔阻而求快速通過,但意外往往就容易在這個時候發生。截至今
日,平交道意外依舊幾乎年年發生,且大多均是攸關人命的嚴重事
故,因此,減少城市中的平交道,成為臺鐵地下化工程快速推進的
重要驅動力。
平交道除了是埋伏在城鎮中的危機點之外,鐵道平交道也將日
益繁榮的臺北城一分為二,錯落的平交道因為停等時間長,成了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