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2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372

368

要求英文檢定中級、多益成績超過 550 分,隨著臺鐵新型城際列車
EMU3000 型引進,及拓展騰雲座艙商務業務,錄取後並特別委請
華航指導商務艙旅客服務訓練課程,讓旅客在乘坐新車時充分體驗
以客為尊的感受。

      現在搭火車通勤遇到用餐時段,有經驗的會先在車站買個鐵路
便當準備上車吃,沒預想到的,也能在火車裡的販賣推車購買,再
不然忍一下飢餓,反正幾小時就到目的地,不必擔憂車程過長填不
了肚子,這都是拜科技之賜。

     電氣化列車縮短全島運輸距離,以花蓮到臺東為例,最快 1 個
半小時就能抵達,不過在二戰結束初期,這兩地車程得花上 7 至 8
小時,路程遠,能買上 1 份小點或飯包,對旅客來說格外重要。

鐵道便當與文化深入人心

      臺灣的「便當」一詞是從日語「弁当」演化而來,只要提到便
當,就會想起臺鐵香噴噴的排骨便當,若要追溯到最早在火車上吃
便當的習慣,得從日本鐵路運輸說起。

      據說當時第一個賣出的鐵路便當是由「白木屋」旅館製作,在
1885 年宇都宮車站的通車日,不是用木盒或其他容器裝盛,而是由
竹葉包裹,內餡夾著醃蘿蔔的飯糰。

     場景轉回臺灣,1912 年間,臺鐵並沒有販售便當,僅執行運輸
業務,餐飲服務則委由民間業者經營,臺鐵僅在列車加掛了「一等
食堂車」,要用餐得去餐車點菜,而這項服務僅限於縱貫線上的急行
列車,一般車廂並不提供茶與便當。後來餐車也一度加掛在對號特
快,如成功號、銘傳號、平等號、莒光號、自強號上,提供更廣泛
的服務。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