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聚落
牽動全球科技業生命線

「如果台灣有一整年無法生產晶片,全球電子業營收將減少近5000億美元,」美國半導體協會今年3月的研究報告,直指台灣半導體產業對世界的影響。

全球依賴台灣不斷加劇的主因,來自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以及中美兩大強權的矛盾。前者激發出電子用品的需求,後者則凸顯地緣政治牽動供應鏈關係,讓擁有最先進製程的台灣,成為討論焦點。

下滑看更多
張忠謀瞅見新商模,
開創晶圓代工
台灣做起全球生意!

1984年,在美國通用儀器擔任營運長的張忠謀,聽聞一位好友創立史上第一家IC設計公司,只做晶片設計,不做晶片製造,一反當時既有的一條龍生產結構。

這個突破性發展,讓張忠謀意識到,IC設計創業成本相對低,將成為產業趨勢。而被解離出來的「晶圓製造的代工服務」,也會成為新的商業模式。

果然,張忠謀的預測一一成真。

當他於1985年應政府之邀創立台積電後,全球IC設計業逐漸蓬勃發展,台灣也孕育出聯發科、聯陽、聯詠、瑞昱、奇景光電、慧榮等企業;再加上1990年代後期,系統單晶片(SoC)興起,迫使產業分工愈細、合作更緊密。光一顆系統單晶片,就要整合七、八種晶片,每種晶片都有複雜且昂貴的設計架構,沒有人可以單打獨鬥。

自此,台灣半導體產業以晶圓製造為核心,上游IC設計自成體系,更延伸至下游的封裝測試,發展出全球絕無僅有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就從晶圓製造的重鎮「新竹縣市」為中心,不斷向外輻射聚集。

1980年代的電子業,是全力衝刺個人電腦的時代,1992年,在宏碁電腦的帶領下,電腦成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工業,同步拉抬做為電腦運算基礎的「晶片∕半導體產業」。

在張忠謀開創的「晶圓代工服務」模式下,台灣半導體業做起全球的生意。1993年的半導體產值,更首次超越電腦產業,成為科技業龍頭。

這個黃金交叉點,更夯實半導體聚落的密集度。

護國神山半導體有多神?
map--semiconductor 年產值/量 全球地位 2020台商全球總產值3.22兆,年成長20.9% 全球產值世界第二 新竹縣 台南 善化、新市、安定(南科) 台南市 東區(竹科) 新竹市 寶山(竹科) 新竹縣
map--semiconductor--mobile 東區(竹科) 新竹市 寶山(竹科) 新竹縣 善化、新市、安定(南科) 台南市 年產值/量 全球地位 2020台商全球總產值3.22兆,年成長20.9% 全球產值世界第二 新竹縣 台南
產業聚落化快、賺、良性競爭
打敗日本,生產時間快一倍
半導體業產值不斷攀升
單位:新台幣億元
註:2020年、2021年為預估值
資料來源:工研院、IC insights、各家企業
整理:羅之盈

過去,個人電腦分布在台北到新竹間的狹長地帶,但因半導體業技術層次更高、投入資本更大,產業必須不斷分工細化,以降低風險,同時,為維持生產效率,彼此愈來愈靠近,上中下游業者幾乎都群聚於竹科。

產業聚落化帶來三大好處,大大降低成本,將利潤做大,甚至比競爭者「快」。這種分工細膩、廠家靠近的台灣模式,比日本採用從頭做到尾的一站模式,生產時間足足快上一倍。

第三個好處,是良性競爭。竹科聚集的不只是縱向的合作伙伴,也有橫向的競爭對手,大家面對同一波崛起的科技浪潮,彼此學習,提高警覺,也因為地理位置集中,訊息傳遞快速,競爭效果倍數放大,對品質與創新造成強大推力。

但,政府也隨即意識到全球晶片生產高度集中在竹科,這個不到八平方公里的地方,風險過高,便於1996年啟動設置南部科學園區、2002年開發中部科學園區。而台積電、聯電等大廠,也開始分散生產基地到中南部,逐漸靠近以高雄為重鎮的日月光等封測廠聚落。

根據科技部竹科管理局發表的《竹科40》產業報告指出,「企業距離的接近,以及人才的高同質性,帶來的是技術與情報的無疆界交流,這正是台灣產業聚落的重要特徵」。

本文影片、圖片素材取自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