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產業面臨斷鏈危機。當印度、越南都斷鏈時,台灣人藉助「生產的彈性、防疫的韌性」,成為全球供應鏈最堅強的後盾。
35年後,蛻變成亞洲高階製造中心,躍上國際舞台。

下滑看更多
世界產業地圖上,
絕對不能少了台灣這一點
台灣,這個小島的人口不到全球0.3%,陸地面積僅占萬分之2.4,在世界地圖上,僅是一個小點。
但,這顆小螺絲釘卻發揮關鍵力量,成為233個國家地區都少不了的產業供應鏈伙伴。

台廠想活下去!
讓MIT變成品質保證
在前幾代創業家的努力下,台灣才能躍上國際舞台,不少經營者形容自己「就像牛一樣任勞任怨」;而巨大集團執行長劉湧昌則連講三遍,「台灣企業就是打不死的蟑螂」。
正是這股「想活下去」的動力,讓業者突破重圍,才有不計其數的「台灣之光」。


台灣產業站在下個關鍵路口
該向右走、還是向左走?
即便台灣的電子業很强,卻無人敢保證台積電、聯發科等大廠永遠都是第一。
政府必須思考到底還要不要製造業?要由哪個產業來接棒?定位方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