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全世界的螺絲,靠的是「螞蟻雄兵」,他們的規模多半很小,全台1850多家螺絲業者,年營收超過10億元的不到20家。而且,超過五成來自方圓50公里台南歸仁、仁德以南,高雄岡山、路竹以北地區。
若說高雄以1949年創立春雨工廠為發展起點,台南則以三星科技(前身為三星五金)為首,業界稱為「北三星、南春雨」,這兩家催生出北高雄、南台南的螺絲產業聚落。
另外,台灣螺絲業一開始以內銷為主,直到越戰期間,美軍大量向台採購螺絲螺帽,就此奠定了台灣螺絲業邁向國際化的根基。
然而,後來中國螺絲業崛起,加以台灣的土地、勞工成本增加,導致廠商大量西進,2003年,台灣被中國超越,讓出冠軍寶座。
國聯機械實業陳志宏指出,大陸廠以低價標準品攻向全球,致使許多台灣廠不敵「紅色供應鏈」而關廠,但不少存活下來的廠商「打斷筋骨顛倒勇」反而與大陸做出區隔,改朝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發展,讓台灣螺絲業至今非但未被打趴,出口值還穩住在世界第三。其主要關鍵有二:
產業聚集、專業分工
大崗山下的螺絲廠,大多師出於春雨與三星,因此廠商間的默契水乳交融,相互扶持,上中下游相關企業,多設立在主力廠附近,且舉凡模具、電鍍、表面處理等周邊衛星廠商一應俱全。
正因為如此,有別於在國外採購螺絲螺帽,可能得繞行千里,跨國跨區並動輒幾天、甚至幾週的時間才行。我們在半小時車程內,就有很多工廠,台灣的產業生態鏈不僅省時,更大大省下採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