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8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348
344
近年來,因應各城市的鐵路地下化、高架化工程、車站城市的
更新與設立,臺鐵可以更靈活多元地推動資產開發業務,間接促進
臺灣各鄉鎮市的整體發展、打破區域的隔閡,改善並縫合市容與景
觀,提供給民眾更便捷的交通運輸系統。
1992 年, 美 國 建 築 暨 都 市 計 畫 師 彼 得. 卡 爾 索 普( Peter
Calthorpe )曾提出大眾運輸導向型城市發展模式( TO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意味著強化交通樞紐(車站)核心區,
與周邊土地利用的功能性,鼓勵場站周邊進行較高強度化的使用,
有效提升大眾運輸的搭乘率並減少私有運具的使用,對於城市發
展、環保與節省能量都有助益。
像是日本鐵道文化中,已經行之多年且成效卓越的站內商場,
就是大眾運輸導向的良好案例。所謂的站內商場,即是充分利用車
站裡的人潮與占地優勢發展起來的商業模式,車站匯集著人潮,消
費者可以在上學或上班途中隨時光顧商場,在站內就能滿足日常所
需。車站由平面變身為垂直,就像一座城市中的小城市一樣,讓民
眾即使不是為了搭車,也有意願走向車站購物與消費。
車站進化論,變身城市發光體
車 站 即 是 生 活, 生 活 即 是 車 站。 全 方 位 的 軌 道 經 濟 讓 城 市 發
光,也讓民眾的生活更為精彩與便利,有機會成為臺鐵未來營運上
的獲利加速器,進擊的軌道經濟,可望為公司化後的臺鐵帶來嶄新
一頁。
車站是城市人流匯聚的節點,市鎮發展往往以車站為中心向外
發散;資產開發讓車站不再只是交通樞紐,還可以是複合式生活重
心與場域,變身後的車站多元精彩,成為城市裡耀眼的發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