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0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350

346

     軌道經濟 TOD 的概念能帶動車站商場、都市再生、資產合作開
發與活化 3 種不同目標的效益。人潮為車站帶來創意、創新和商機,
除了運輸功能,車站也可以是座富含生活機能的小型城市。

     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開發效能,臺鐵在《促參法》後利用 ROT
和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 BOT, Build-Operate-Transfer)的
方式,與民間集團合作開發,在車站進行改造與更新工程。

     同時,以 TOD 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的理念與手法,結合場站裡的
旅運人次,搭配開發商務、旅館,將都市活動集中在車站的核心周
圍,如臺北、南港、松山、板橋、萬華和屏東潮州車站立體化等,
不斷進化的車站,給了城市嶄新面貌。

.臺北車站,ROT 活化範本
     臺鐵第一個 ROT 案,就是與微風場站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簡稱微風)合作的臺北車站。這個案例雖說是彼此雙方邊做邊學
習,累積出不少經驗,但確實開啟了鐵道經濟的序曲與可能性,也
因為首次合作成功,帶動起接下來全臺一系列車站創意與轉型。

     現今的臺北車站自 1989 年啟用,原本規劃的 2 樓商業空間,
因當時的廠商經營不善歇業,歷經 14 年爭訟才落幕,造成車站人潮
稀落,商家紛紛退避三舍。當時因為經驗不足,許多合約細項並未
羅列,讓臺鐵從中汲取教訓,更審慎看待接下來的合作。

     直至 2007 年,臺鐵以 ROT 的模式引進民間資源微風進駐後,
原本的臺北車站煥然一新,不僅成功抓住通勤族目光,甚至讓不搭
車的人潮專程跑來車站消費,創下等同百貨公司的營業額,軌道經
濟持續發酵。

      臺鐵與微風的合作也象徵著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機制,可以讓公
有資產更有效率的經營及管理,創造既契合民眾需求,也能企業化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