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9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279
移 動 中 的 精 彩 臺 鐵 136 風 華 焠 鍊 275
統,優化各車站的對外通話條件。
隨 著 科 技 發 展, 載 波 技 術 也 由 類 比 進 步 到 數 位。 臺 鐵 在 屏 東
線、南迴線等多個路段,導入歐規波道機組( E1 PCM )系統數位
型載波設備,不僅可提供更高的電路品質,同時具備成本低廉和基
本網管功能等優點。
此外,為了滿足快速增加的電路需求,臺鐵自 1993 年起引入
數位線路倍增器設備,解決電纜線對不足的問題,並逐步替換既有
的用戶載波電話系統。
站場電訊設備現代化
在電話通信系統上,早期依賴人工操作的磁石式或共電式電話
交換機,及磁石式電話機進行通信。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間,開始實施全路電話自動化計畫,除了
設置新載波機和增加直通中繼線,也架構綿密的電路網,這些工作
並未假手國外企業,完全由臺鐵的電務人員負責規劃、設計和施工。
1986 年臺鐵引進數位型電子交換機,並在 1991 年進行全省交
換機的汰換計畫,轉為全電子型交換機,這系列升級不僅提升臺鐵
通信能力,也成為臺灣電信技術實施長途自動撥號制的先驅。
此外,臺鐵也不斷推動站場電訊設備的現代化,包括行車調度
電話系統和配車調度電話系統的升級。隨著鐵路電氣化,原有的有
線調度電話設備已不再適用,全部更換為新式的電子控制、數位電
碼選號設備。
自 2007 年起,隨著行車調度無線電話系統的驗收啟用和無線
電人機比例的提高,部分系統已經停止使用,目前僅剩有線行車調
度電話系統繼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