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164
160
發,使花蓮港達到有效的利用與發展,也增加東部居民就業機會。
日本時代,為了開發東部資源,遂興建花蓮至臺東間的輕便鐵
路,採用 762mm 窄軌距的軌道鋪設而成。臺東線鐵路總長 176 公
里,行經路段大多坡度大且彎道急,蒸汽列車從花蓮到臺東需花費
7 至 8 小時,貨運更需 11 小時以上,運能低、速度慢,且無法和西
部鐵路連軌,使得客貨運無法暢通、交流,阻礙了東部的經濟發展
與產業的東移。
臺東線拓寬、建南迴鐵路,環島鐵路網成形
隨著環島鐵路網概念問世,政府也展開改善臺東線鐵路計畫。
1978 年,臺東線鐵路拓寬工程開工,同時期尚有北迴鐵路及縱貫線
電氣化等重大工程同步進行,工程人手極為不足,一人身兼多職,
加倍辛勞。
此 外, 臺 東 線 鐵 路 是 花 東 縱 谷 區 唯 一 交 通 命 脈, 無 法 停 駛 施
工,因此,工程團隊的拓寬工程是在原本 762mm 窄軌距的兩條鋼
軌外側,鋪設新的 1067mm 軌道,內側軌道維持火車通行,待火車
通過後,再繼續鋪設外側的新軌。
整 個 工 期, 全 線 鐵 路 就 維 持 四 軌 共 存, 宛 如「穿 著 衣 服 改 衣
服」,難度倍增。於是,花工段和花蓮維修廠為了東拓工程,開發出
「四線道叉」的新發明,解決了寬狹不同軌距四線軌道的難題,全線
在 1982 年 6 月 26 日完工通車。
1977 年,政府宣布十二項建設,其中,興建南迴鐵路被視為環
島鐵路最後一哩路的重要工程。從路線決定就十分謹慎,前後經歷
11 次路線勘定作業才拍板定案,最後決定從卑南至枋寮的南迴線,
為南迴鐵路的主要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