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閱讀-獨立書店
齊東詩舍 - 在日式官舍 讓詩歌溫柔復興
8月週末的午後,一座安靜雅緻的日式屋舍,陽光透過木稜方格子窗,爬進屋內的木頭地板上。一群人進來脫鞋、席地而坐,靜靜讀詩。這裡,是台灣第一個詩的專屬沙龍空間「齊東詩舍」。7月底才剛開幕,不到一個月,舉辦的活動幾乎場場額滿。 過去,詩一直被視為是冷門的文類,台灣社會推廣閱讀雖然有不少活動,卻顯少有人推廣讀詩。然而,齊東詩舍的成立,代表著台灣推動閱讀的可能性,又多了新的樣貌。
日據時代老屋 保存成文化資產
齊東詩舍原是日據時代的官舍,大約建於1920至1940年代。1949年,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入住為官邸。此老房子曾因都市規劃面臨拆除一途,2006年時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文化資產,將此屋舍保存了下來。
文化部長龍應台在上任後,決定將此處做為詩的復興基地。 為什麼以詩為主軸?「詩用最精練的文字,表達最深的意思,是所有文學的根本,應該更受到重視,」龍應台說。 此外,詩也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龍應台回憶,她住在德國時,曾參加過咖啡館舉辦的詩朗誦會,下午兩點舉辦,一直到半夜才結束。人們來來去去,邊喝邊聽詩,詩與生活結合,十分自然。 以「空間」推廣閱讀,是近年來台灣興起的閱讀趨勢之一。無論是台北的紀州庵、台中文學館,或金城武最新廣告拍攝地宜蘭的文學館,都是以日式老屋修復後,改做文學閱讀的空間。
平日無讀書習慣的民眾,若來到這個空間,仍可感受空間中的美學,藉由展覽與講座活動,用更「立體」的方式學習閱讀。 來到齊東詩舍,可以看見日式樑木,懸吊薄黃色的白色燈罩,棉被櫃改成的展櫃,展覽著詩人字跡蒼勁的手稿。所走的每一步路,都像是翻開詩頁。 齊東詩舍的設計,特別找來了名建築師陳瑞憲。他對這個空間的第一印象是「像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因此,特別找了仿昭和時期的光源,儘量還原時代的氛圍,呈現安靜的閱讀空間。
晴耕雨讀小書院-偏鄉的「獨立書店」, 不只是書店
近年來,台灣社會值得矚目的閱讀新風景,莫過於小型獨立書店在台灣各角落冒出來。2013年,全台向文化部申請補助成立的獨立書店,就有八家。不同於大型連鎖書店,獨立書店無包袱、風格化的經營方式,為台灣的閱讀風景,帶來了新的可能。
位於桃園縣平鎮市的「晴耕雨讀小書院」,2013年8月開幕,就是申請圓夢計畫、成立滿一年的新生兒。
書店的建築,是田園風格的灰色斜瓦小木屋。窗戶是雕刻的木花紋,吊扇緩緩轉動,屋前是一片青草地,推開窗戶,則可看見油綠色的稻田映在眼前,室內外共有300坪,前後都被一片綠環繞。
七年級夫妻開店 人生更有意義
很難想像,這兒其實原來是一間鄉鎮間的卡拉OK。如今,卻成為許多網友評比的「北台灣最美書店」。
大型連鎖書店,總選在人潮聚集的商業區展店。然而,晴耕雨讀小書院卻把書店開在鄉間小路,連種田的阿伯,走不到一分鐘的路,就可進去拿起一本書坐下來閱讀。因此,這兒的美,不在亮麗的裝潢,而是一種與自然相映、居民結合的人文風景!書店主人曾建富與洪毓穗,是一對年輕的七年級生夫妻。曾建富原本在工研院擔任資訊工程師,洪毓穗則在台中的活動企劃公司工作,兩人月薪原本加起來約10萬元。
但兩人卻開始反省薪水以外的價值。「原本的工作只能看到業績與報表的數字,對自己、對社會都沒有什麼意義,」洪毓穗說。
那麼,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事?兩人的答案,就是「書」。曾建富說,看完電視,心裡往往有空虛感,讀完書後,心中卻總是滿滿的感覺,這就是書無形的力量。 為了做一件對自己、對社會也有價值的事,兩人思考許久,決定捨棄原本的工作,鼓起勇氣開設獨立書店。
為什麼選在偏僻的省道旁呢?原來曾建富就在平鎮長大,從小到大家裡附近都沒有書店,只能在水溝與田裡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