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48

044

      從此以後,臺鐵列車沒有等級的差異,只有快車與普通車的區
隔,票價也各自獨立,不需另外加購「快車加價票」,可說是臺灣鐵
路史上一大創舉。

專屬鐵道的獨特享受

     1912 年縱貫線全線通車後,拉近臺灣南北距離的同時,也擴展
了鐵道旅客對生活的品味與感受,當時臺北高雄間的行車時間需要
10 幾個小時,為了滿足乘客對於飲食的需求,列車加掛了一節「食
堂車」,也開啟了臺灣鐵路多元的服務樣貌,包含伴隨著鐵軌聲響、
乘著火車進入夢鄉的「臥車」。

     1922 年,由臺北鐵道工場自行製造出 4 輛,一開始規劃 12 個
座位加上 6 張床鋪,後來又改裝成可容納 10 人的雙人臥室及單人臥
室數間,不僅是臺灣臥鋪車的始祖,同時也是很高貴的頭等臥鋪車。

      然而,因公路與巴士的發展,加上臺灣的大小對臥鋪車的需求
有限,1983 年 8 月,臺灣臥鋪車從此走進大家的回憶裡。

      除了列車以外,車站也同樣被賦予更多旅途所需的期待,因此
臺北、臺南、高雄車站還建有附屬的鐵路餐廳、鐵路旅館,只是因
非與鐵路業務直接相關,未成立專責單位,委託臺灣旅行社代辦。

      臺灣於二戰後,許多小販趁著乘車秩序尚未穩定,在車站周邊
做起生意,因品質參差不齊,不時會與乘客發生爭執,讓臺鐵因此
正視這個問題,於 1949 年成立「小營服務部」,從供應列車上的茶
水開始,隔年改組為「小營服務所」,增加列車上販售的品項,同時
在縱貫線上的大車站設立服務台,供應旅行所需用品。

      原 先 委 託 旅 行 社 辦 理 的 餐 車, 在 業 者 不 堪 虧 損 的 要 求 下, 於
1951 年收回自辦,小營服務所再次改組成為「餐旅服務所」,並且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