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34
030
中,十分重要的獲利來源。
縱谷間奔馳的花東線鐵路拓寬 (1978 年 ~ 1982 年)
東線鐵路的前身,是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為了擴大對於東
臺灣的統治所規劃建造的臺東線。1907 年,縱貫鐵路即將完工之
際,將鐵道工程原班人馬派往東部,經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勘查,
在 預 算 考 量 下, 無 法 比 照 縱 貫 線 1067mm 的 軌 道, 改 規 劃 鋪 設
762mm 的窄軌,1910 年自花蓮開始施工。
然而,花東縱谷土質鬆軟,大大提高了工程的難度,費時 7 年
僅延伸至今日的玉里,仍未進入臺東境內;其中,最艱鉅的工程當
屬舞鶴台地段、長達 1 公里多的「掃叭隧道」,因開挖過程崩塌頻
繁、湧水不斷,從 1914 年開始興建,至 1916 年才完工。
此時日本政府已實現對東臺灣原住民的控制,於是 1917 年將
鐵道建設的重點,轉往更具經濟效益的宜蘭線,專注開發宜蘭豐富
的資源,如煤炭、稻米及木材,直到宜蘭線即將完工時,1921 年才
重啟第二期工程,1926 年從花蓮至臺東的臺東線終於全線通車。
臺東線以窄軌運行逾半世紀,其中 1968 年引進光華號特快車,
以時速 70 公里在花東縱谷間的窄軌來回奔馳,可說是世界鐵道史
上的奇蹟。北迴鐵路開始動工興建後,臺東線將成為環島鐵路的一
環,要與西部鐵路接軌,拓寬工程勢在必行,1978 年正式開工。
東線鐵路拓寬工程不只是將鐵道加寬,整體路線標準必須提高
不說,幾處路線標準過低的路段,只能開築新線,例如溪口、光復
兩處原本是架設橋梁跨越溪流,每遇颱風暴雨就可能因為橋梁被洪
水沖垮,造成鐵路中斷,因此,在東拓工程中改以興建河底隧道,
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