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32
028
南彰化段新增中央行車號誌,並實施動力柴油化,經過多次聘請海
外鐵路專家進行可行性評估後,終於在 1971 年成立電化研究小組
後,正式展開電氣化工程。
電氣化在增加列車載重的同時,還能提升行駛速度,然而,施
工難度也不容小覷,鐵道的規劃必須配合電杆、電線的架設,加寬
列車行駛的淨空、擴大隧道的空間、提升天橋的高度。
為了引進電氣化火車而新建調車場及維修機廠,行車系統也須
配合列車速度的提高一併改善,一時之間千頭萬緒。雖然已透過夜
間施工等方式,盡量避免影響列車的行駛,但仍讓西部幹線的行車
調度大受影響,常誤點或停駛。
與此同時,於 1978 年完工的高速公路,更新穎、更經濟且相
對準時的國道客運正式上路,加速鐵道客源流失,讓臺鐵面臨雪上
加霜的困境,開始轉盈為虧。
儘管如此,鐵路電氣化仍是大勢所趨,自 1979 年完工後,全
面提升了效能,更加舒適快速的自強號,以 110 公里的時速,在西
部平原上奔馳。
穿越險阻的北迴鐵路 (1973 年 ~ 1980 年)
1917 年日本人著手興建宜蘭線鐵路時,原本企圖同時打造蘇花
線,讓鐵道可以從臺北直通花蓮,後因蘇澳花蓮間的地形險要,非
當時工程技術可以克服而作罷。
當時東部居民唯一的陸路選擇,僅 1932 年修築的臨海道路(現
今的蘇花公路),但常因坍方而中斷通行,始終缺乏一條可靠的對外
交通,因此 1973 年,北迴鐵路被列為十大建設之一,加上同年 10
月娜拉颱風的推波助瀾,慘重災情讓東部形同孤島,政府為安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