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227
移 動 中 的 精 彩 臺 鐵 136 風 華 焠 鍊 223
標,臺北機廠也是其中之一,和國際各廠商共同競爭。最後臺北機
廠得標承製守車 100 輛,總價值 50 多萬美元,成為臺灣鐵路車輛
外銷先鋒,見證臺北機廠自力造車的技術。
1958 年以後,因車輛數量大幅增加,3 大機廠維修工作日益沉
重,臺鐵決定扶植省内臺機及唐榮兩家公司承製臺鐵客貨車輛,以
發展國內鐵路車輛造車工業。新車工場也更名為鈑金工場,整併全
廠鈑金及焊接等作業。
臺鐵為配合臺灣經濟發展,增加運輸能量,曾利用世銀貸款大
量增購貨車。並由高雄機廠專責貨車檢修,依據維修專業分工在人
力配置上分為第一至四工場,各自管理相關廠房與業務。不過後來
隨著貨車數量減少,自 1990 年代開始,陸續從臺北機廠接手傳統
客車和 PP 客車維修業務。
隨著動力柴油引擎化,臺北機廠由修製蒸汽火車轉為柴油車,
並於 1962 年興建「柴電機車維修中心」,即現在的柴電工區,負責
執行各型柴油電氣機車維修、拆卸與組裝,最多可容納 7 輛車同時
檢修。
1978 年起為配合西部幹線電氣化,改造原有蒸汽機車廠房為電
力動力車廠房,原有廠房設備改造增建,另添置新型機具進行電力
動力車的修護與保養。此外,蒸汽機車停止進廠施修,原有人力進
行技術轉換訓練,擔負電氣動力車維修新任務。
臺北機廠穿越時空、歷經戰火的洗禮,不僅見證臺灣火車動力
從蒸汽、柴電到電氣化的歷史演進,更默默耕耘,創造臺灣鐵道工
業的黃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