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138
134
況走入歷史。1999 年春節過後,運量較高的二、三等站陸續改採電
腦售票。
2001 年底,除部分業務清淡或不售票的簡易站(頂埔及大溪等
站)及三等站(三民、海端及山里等站)外,全數售票車站均導入
電腦售票,原有各大旅行社代售車票的服務,以及小站代售大站車
票情形皆劃下句點。人工發售的名片式車票,除了前述業務清淡車
站與集集鎮公所代管售票地集集站外,僅有部分車站考量紀念性售
予旅客,臺鐵於第二代票務後期,正式進入全電腦售票的新時代。
第二代票務雖於各車站普遍實施且效果良好,但仍有諸多需要
改善的缺點,包括類似 DOS 系統及全鍵盤的操作介面不夠友善;
車票材質為感熱紙票,不具磁條或背磁等自動驗票功能;無法自動
配售團體票及相關帳務計算不夠周全等,局限第二代票務的售票效
率,因此有了下一代票務系統的研議。
第三代票務系統,導入資訊科技與自動化
隨著資訊科技及自動化設備發展,2002 年開始研議發展退換
票,及進出站驗票自動化的第三代票務系統,最後決定採用背磁式
紙票,並先行採購自動驗票閘門、磁卡定期票及背磁票自動售票機
等設備,節省站務人員查驗票壓力。
2008 年中開始,各站陸續裝設第三代票務設備,售票介面採用
更友善的視窗型操作介面,改善第二代票務缺陷並新增多項功能,
包含人工票據的統一控管銷帳、帳務金流、售票統計等資料彙整,
及管理報表輸出查詢等功能,並於 2010 年底完成全面使用。
第三代乘車票版面及票號設計延續第二代票務格式,但票面日
期的年份改採西元,局銜與日期對調,避免乘車票日期因自動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