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正確理財觀 簡單買到好基金
摩根資產管理調查顯示,現在有愈來愈多人選擇透過基金來儲蓄退休金,基金已是國人最喜愛的前四大退休金儲蓄工具之一。
但國人的基金理財觀念是否正確呢?本次報導同時訪問兩位國內基金權威,基金教母蕭碧燕與台大教授邱顯比,一一解析國人的基金購買行為。
調查顯示,目前在基金投資人的購買考慮因素方面,「未來獲利潛力」、「過去績效」、「基金投資的標的」,是前三大重要的因素。另有近三成投資人會評估「公司品牌形象」。
對此邱顯比認為,這些確實都是購買基金的重要參考標準,但要想盡數考量周全,可能得花費不少工夫。
基金購買原則 核心搭配衛星
身為財經權威學者,他反倒建議投資人簡單投資,以「一核心、一衛星」的原則進行資產配置。亦即選擇一隻全球平衡型基金作為主力投資的「核心基金」,長期穩定投資。再搭配少數幾隻具有題材的「衛星基金」,如新興市場、生技股等,賺取波動收益。
他提醒,「台灣投資人常犯的錯誤是本末倒置,把衛星當作核心」,將多數資產投入波動大、風險高的短期題材基金,結果反而投資失利。
基金教母蕭碧燕也說,一般投資人應該先放棄成為專家,認清自己不是專家,投資才會比較順利。
理財目標 先看長再看短
她觀察,台灣人的理財觀念經常是先追求短期目標,再談長期目標,這樣理財當然很累,且永遠無法達成目標。應該反過來,先釐清退休、子女教育基金、買房等長期目標,從年輕時就預留部分收入固定投入。如果還有多餘閒錢,才分配到買車、出國旅遊、購買奢侈品等的短期目標。
根據調查結果,投資人對於基金投資的期望年報酬率平均期近13%,與過去相比無顯著變化,超過六成基金投資者希望年報酬率為5%-14.99%。
但,「這是完全不可能的!」邱顯比坦言,這樣的預期目標根本不切實際。因為以專業經理人操作績效來看,投資報酬率長期平均而言頂多也僅落在10%左右,一般投資人理論上很難超越此一水準。
設立合理目標 有效管理投資
他建議投資人應該先設立合理的目標報酬區間,才能有效管理投資。如果資產配置是100%投入股票,目標年報酬率可以設定為8~10%。若是股、債各半,目標報酬則應落在4~6%之間。
蕭碧燕分享自身作法,她從兒子五歲起,就用親戚長輩給的壓歲錢,幫他定時定額投資基金,每月投入小錢3000元,到兒子大學畢業時就累積到200萬。
怎麼做?她把年初收到的壓歲錢,分成每月投資3000元,一年總共3萬6000元,獲利後停利贖回,贖回的本利和,加上每年新增的3萬6000元,持續再投入購買更多檔基金。用這樣定時定額與基金養基金的方式,最高時蕭碧燕為兒子養了超過10檔基金。且因兒子還小,可投資時間很長,所以她全都投入股票型基金,利用股票型基金波動大、高報酬的特色,加快積累本金的速度,才能成功在兒子大學畢業時為他準備好第一桶金。
但無論是處於人生哪個階段,蕭碧燕都建議一個不變原則,那就是投資人必須認清現實,唯有靠著自己建立理財知識,善用基金等理財工具,創造更大投資報酬率,才能務實的做好退休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