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領社交學 退休前就該準備好的「朋友圈」
財務規畫是退休後的第一要素,但是有些事情是「錢也買不到」,就是「退休朋友圈」,牙醫師、作家李偉文非常重視退休後與朋友的生活,也讓他對每一天充滿期待,未來規畫和朋友在台南共同設計一棟「蝸居」,用不高的預算享受退休後的生活。
李偉文的本業是牙醫師,但卻不像外人眼中的醫師,被封印在「白色巨塔」之內,而是擁有作家、環保志工等多重身份,更時常能夠在雜誌、網路讀到李偉文的文章。他的診所採取預約制,一天約診不超過10人,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在閱讀、思考,如何讓社會變得更好。
也因為李偉文的活躍,認識許多好朋友,像是李偉文在1995年成立「荒野保護協會」,推動戶外生態保護與環境教育;成立「電影欣賞會」,在朋友家中每月相聚看電影,分享心得及人生百味。這群朋友不但是一同為理想奮鬥的夥伴,也是李偉文的「資產」,是退休之後一同共享人生的重要規畫。
李偉文認為,因為每個人對退休的想像是不同的,所以財務規畫也不同,財務規畫有投資、開源、節流各方面,有餘錢可以投資,買基金、股票、房子都是投資,就能期待有報酬率;開源就是像是進修等,為自己找到第二專長;節流就是減少自己的花費。提早規畫好自己的退休方式,再依自己能力進行規畫。
很少見到有人退休規畫是連朋友一同放在藍圖,李偉文表示:「現在時代不同了,沒有真正的『退休』,以前人一個工作都是做一輩子,當沒有工作能力時,過不久就逝世了。如今很難有工作可以做一輩子,所以人要不斷地為下一個階段做準備。」
「銀領社交學」是未來重要的社會議題,因為不論藍領或白領,退休後都是「銀領」。許多台灣人不知該如何經營離開職場後的社交生活,空有財富,生活依舊空洞。特別是很多人覺得交朋友等到退休後再說,其實很可能已經是「無效社交」,因此銀領社交學在退休前就應該列入規畫。
他說:「找一群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一同開創退休生活很重要。『老』朋友一定是要認識很久,不是退休後才開始找,才會真正熟悉彼此。如果能共同在公益團體努力,有著共同目標、願景,那會更容易。」李偉文:「家人和朋友不一樣,很久沒連絡可能就不是朋友,但是很久沒連絡還是家人,所以朋友的前提是會常常連繫。」
對於「無效社交」,李偉文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如果每次出來都是吃喝玩樂,當然也交的到朋友,但是老了以後吃喝不動,這樣朋友是不是就無效了?所以我特別強調找尋能夠有共同願景的朋友,在公益團體、NGO等,為共同目標努力的才會是一輩的好朋友。」
「千金買房、萬金買鄰」,→住宅的需求已經與過往不同,以前是幾代同堂,一同住在三合院內,但是現代不同,和孩子一同居住,反而可能有摩擦。李偉文說:「所以我和朋友合資在台南買了一塊地,價格也不是很高,希望能夠透過打造屬於自己的高齡住宅『蝸居』,做為退休後生活之用。」
李偉文規畫中的高齡住宅,坪數並不需要很大,因為空間也有「保鮮期」,像是孩子在小學和大學時期住的房間,就有不同需求,老年人自然也有不同的需要,甚至不太需要客廳等空間,只要套房、起居室就夠了,其他多的空間可以安排為公共空間,讓退休後好友一同生活,老朋友們可以在一起用餐,一起出門,趁著65-80歲這段時間還能夠有體力時,繼續享受人生。
李偉文說:「當然,或許在80歲以後,就會有照護的需求,那時就要住進安養中心等更合適的場域,退休也是要規畫不同階段的退休生活。」
每個人都要開啟第二、第三人生,不斷地在人生「升級」進入下一個階段,李偉文在年輕的時候已經開始號召夥伴準備「升級」,也用身體力行告訴大家,「銀領社交學」是每個人在年輕開始就必須修的一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