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4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304

300

      在學校方面,隨著鐵路事業開展,各公私立大學交通科系育才
增多,加上鐵路為國營事業,員工待遇較優,吸引大批學生爭相投
入。因此,自 1938 年至 1949 年,每年各大專院校相關科系畢業
生,都有同等機會進入鐵路實習,成為鐵路建設的新血。

     1935、1936 年間,交通部曾公布各路車站員工講習會規則,
遴選車務員工、講習車務管理常識;訂定材料管理人員訓練辦法,
訓練材料管理人員,並制定鐵路職工教育實施通則,設立職工補習
學校,由此種種可看出,交通部對於員工教育訓練的重視程度。

      臺鐵也曾成立「委員會工人子弟學校」,後來稱為鐵路小學,
教室、校舍借用臺鐵員工訓練所,也招收幼稚園與小學學童。1950
年,臺鐵正式成立「臺灣鐵路管理局附設臺北小學」,招生對象從鐵
路員工子弟,擴散到學區內學齡兒童,在當時初中升學必須考試的
年代裡,鐵路小學曾經締造過非凡的升學率。直到 1966 年,最後
一屆學生畢業,鐵路小學才正式停辦走入歷史。

培養不同階段的精英

      為培育國家人才,教育部曾與臺灣省政府聯合辦理公務人員考
試,選拔優秀又有上進心的公務人員,前往美國、日本、英國以及
歐洲各國深造。由各機關推薦人選送省政府審査,通過教育部會考
及口試合格後前往其他各國。臺鐵為培養專業領域的精英領導人
才,亦推派多名中階主管前往接受土木、結構、橋梁、隧道等基礎
設施、管理等專業訓練,這些優秀人才數年後多成為臺鐵不可或缺
的高階主管及專業領導人。

      由此可知,留學措施為各不同階段年代時期的發展需要,提供
了豐沛的高級人力資源,尤其在臺灣加入 WTO 後,各項競爭與衝擊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