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9 - 移動中的精彩 臺鐵136風華焠鍊
P. 259
移 動 中 的 精 彩 臺 鐵 136 風 華 焠 鍊 255
臺灣的鐵路網絡綿密,運行模式複雜,必須藉由號誌設備,讓
列車順暢通行,協助調度員有效管理密集的鐵路交通系統。此外,
號誌設備也能因應各種氣候條件,確保惡劣天氣不會影響列車運行
的安全和準時性。
電務編制歷程
臺鐵電務團隊,在日本時代隸屬於工務課(後為工務處)編制
內的「電氣係」,設有總務、統計、號誌、電訊、電力 5 個部門,外
段設有宜蘭、臺北、新竹、臺中、彰化、嘉義、高雄等 7 個通信區
與 1 處電氣修理場,東線另設花蓮通信區。
1945 年,國民政府來臺,電氣係改為電務課,仍屬工務處,
設有總務、材料、電訊、號誌、電力 5 股,並增加臺北、彰化、高
雄、花蓮、臺東等 5 個無線電台,各通信區由各地區辦事處指揮,
不過重要工程計畫與常務人事調動,則由電務課負責。
1945 年至 1963 年間,電務體制持續更動,改屬運務處,同時
完成眾多工程,包括增設北投等 5 站繼電聯鎖、完成基隆至竹南間
雙軌自動號誌、彰化至臺南間中央控制行車制號誌裝置。1963 年 4
月 1 日升級電務處,成為鐵路局直屬的處級單位。電務處成立後,
內部設電訊、號誌、考工 3 課,外部設宜蘭、臺北、新竹、彰化、
嘉義、高雄等 6 處電務段與彰化號誌段,無線電台則有臺北、彰
化、高雄、花蓮、臺東等5處,同時也將原來的電氣修理廠改為電
器修造廠,除了修理業務外,也負責製造車用電扇、蓄電池及各式
乾電池。
當 時, 臺 鐵 開 始 推 動「電 訊 自 動 化、 號 誌 電 氣 化、 照 明 現 代
化」計畫,讓電務設備進入高速發展期。1970 年,全省電話自動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