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落成的圖書館,在ptt上引起各校學生的熱烈討論,不過這個新圖書館不是只有外型好看而已,它還結合了行動圖書館App,讓查詢館藏、借閱書籍變得更方便,負責開發的幕後英雄都是本校學生。校史室播放口述歷史影片的專區,則是由歷史系老師帶著學生,採訪了張平沼等幾十位重量級校友,才將影片拍攝剪輯完成。
應用外語學系畢業公演推出的劇碼竟是百老匯歌劇,學生不但要分組合作,負責募款、舞台設計,還要有人向百老匯申請授權、議價。公演結束後,每個人彷彿都經歷了一次職場現實的洗禮,而這正是學校規劃Capstone Course的目的,透過整合式的專題實作課程,讓學生有機會演練從大一到大三所學的專業知識,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
教、學、做,拓展學生學習視野
以往臺北大學總讓人感覺校風穩健,不過現在臺北大學學生可不是只會考公職的考試機器,在學校積極推動海外學習、社團服務下,近來校園風氣有了大轉變。臺北大學校長薛富井表示,臺北大學作為文官培育重鎮,願景是持續保有對社會、國家影響力第一的地位,課程規劃則將創新及國際觀列為重點,希望為學生拓展更多的發揮空間。配合臺灣產業趨勢,臺北大學各系院均發展出鮮明的特色,人文學院鎖定文創產業,電機學院成立時間較短,為了與臺成清交差異化,則朝綠色電機發展。為了使學用合一,還有業師、雙師計畫,包括金融、會計、社工、法律、財政等科系都有很多實習機會。Capstone課程由各系老師共同討論、設計,透過真實演練知識整合,讓學生從做中學。根據臺北大學選舉與民意中心的調查,2012年畢業生平均90%以上在3個月內找到工作,在雇主滿意度調查中,多項指標都獲得極高的評價。
海外交流學習,培養職場軟實力
在雇主滿意度調查中,表現較弱的是創新與國際觀,恰巧與學校發展方向不謀而合。薛富井指出,全球化、國際化是高等教育的趨勢,為了提升學生國際移動能力,臺北大學推動海外學習,引導學生走出去。去年與姐妹校結合的模式相當成功,今年希望擴大規模,借助校友企業的力量,在亞洲地區找到更多實習機會,讓更多學生出國。此外,學校也與中國信託合作,每年寒暑假安排學生出國擔任國際志工,今年暑假將到馬來西亞、四川兩地,在當地校友協助下,讓學生了解當地環境、幫助弱勢,也學習生態環保的知識。薛富井說:「學生回來真的完全不一樣,他的視野打開了,對人生、對人的看法以及往後的發展都不一樣。」
除了培養國際觀,薛富井特別重視職場軟實力的培養,他認為職場成功不是看專業,專業知識只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專業隨時在變,只要3、4年就能唸個碩士、博士,只有軟實力才能讓人走得更穩、更成功。」
在培養職場軟實力方面,除了強化個別專業領域的職場倫理,通識課程則規劃經典閱讀、典範學習,以及鼓勵學生參與服務性社團,透過情境學習培養感恩、同理心,進一步內化到人格特質。薛富井指出,由於現在職場趨勢是集體面談,有社團經驗或參與服務性社團的學生,比較擅長團隊合作、主動助人、溝通協調,在面試時比較有優勢。
今年,教務長和學務長也分別開設了一門「職場軟實力」課程,教務長林道通除了將邀請江丙坤等重量級校友進行大師座談,也會邀請高鐵人資主管講授職場禮儀、面試技巧等,並安排實習由幾位人資部門主管集體面試。林道通去年到香港城市大學創新課程學習,這門課也會融入部分課程元素,讓學生更具創新精神。
大學四年,就像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臺北大學積極創造機會,為學生開了許多扇窗,如果能更主動、積極,打開自己的心胸,5年後、10年後,你會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