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專訪勞保年金專家、專精企管精算師葉崇琦

精算2大風險 退休生活不再短多「長」空!

作者:喬伊斯 │ 攝影:許宏偉

出處:《遠見》雜誌

葉崇琦小檔案

生日:1967年8月10日

現職:專精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兼精算師

經歷: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精算師、金管會保險商品審查委員會委員、勞委會、勞保局精算審查委員

著作:「勞工退休金條例」完全解析、勞保年金讓你養錢好退休

長命百歲是所有人的共同期望,但退休理財卻是「短多長空」,活得愈長,風險就愈大!儘管如今有愈來愈多人開始重視退休理財,但不少人卻在規劃時忽略了其中潛在風險,過於低估所需準備,讓規劃與現實產生巨大落差,卻不自知。

擁有精算師執照、並深入鑽研退休年金議題的專精企管公司總經理葉崇琦指出,一般台灣民眾退休理財的最大問題,在於太晚開始,甚至根本不知如何開始。且即便真的開始,很多人又因忽略風險,導致「一開始計算就錯了!」

風險1 基本前提錯誤 忽略「長壽風險」

葉崇琦觀察,長壽與長照,是一般最常見的兩個退休理財重大風險。

首先,絕大多數人在計算退休需求時,都會以政府統計的國人平均餘命減去退休年齡,來推估該為自己準備幾年退休金。殊不知這個基本前提存在偏誤,更沒考量到長壽的風險。

葉崇琦解釋,國人平均餘命是依照一出生的時間點來推估,但事實上隨著醫療進步,人們愈來愈長壽,理論上實際壽命會更加延長。國發會就推計,民國105年台灣男性整體平均餘命為77.24歲,女性為83.72歲,民國120年則會拉高至男性79.07歲,女性85.51歲(參見表1)。

(表1) 兩性餘命推計

來源:國發會

另外,平均餘命是統計「達到某歲以後平均尚可期待生存的年數」,每一年齡都不同,

退休族真正該參考的是自己退休時的平均餘命(參見表1)。

如果僅依整體平均餘命數字來計算退休金需求,勢必失準。

舉例來說,若一名男性預期在民國105年達60歲時退休,那麼他應該以22.12年為準來準備養老金,而不是「77.24(整體平均餘命)- 60(退休年齡) = 17.24年」。這2個估算基準一來一回就差了4.88年,意味資金缺口可能達數百萬之譜。

風險2 低估醫療費用 忽略長照風險

既然實際餘命比預期更長,那麼醫療費用當然就會比預估更多。

葉崇琦進一步指出,醫療費用是規劃退休理財時經常被忽略的一塊,原因在於一般人往往很難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老後的醫療費用會遠超乎想像。」

很多人因正值青、壯年,身體狀況猶佳,就容易陷入自己老後會比別人更健康的迷思。但根據衛福部調查,65歲以上國民平均一個月看病2.18次,過去一個月曾看過病者將近7成。這顯示醫療費用絕對是養老的基本開支。

長照支出更是退休理財的重大風險。葉崇琦強調,未來失能可不是其他人的故事,而是很可能發生在你我自己身上的事。衛福部就推估,民國130年時,75-84歲國人將有20.44%的成為失能老人,85歲以上失能率更將高達48.59%(參見表2)。

(表2) 台灣長期照護需求隨年齡層攀升

(性別及年齡別失能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第一階段),99-100年。

一旦失能,包含看護及醫療照護耗材費用,每月花費至少需4、5萬元。若無提前規劃,恐將在人生最末使自己陷入困境,或甚至為家人帶來沈重負擔。

葉崇琦建議,長照花費不容小覷,民眾可以另行規劃一筆健康照護準備金作為因應,或是以長期醫療險、長照險等保險商品來規避此一風險。

退休理財 精算不如天算

儘管經常教導民眾如何精準估算退休理財的需求與風險,但身為精算師的葉崇琦卻總要特別強調,其實「精算不如天算!」

因為人的一生存在許多變數,何時退休?如何退休?也充滿著不確定性。精算風險的目的在於把不確定性儘可能降低,而不是消除。

所以,退休理財沒有正確數字,只有正確心態,那就是「接受不確定性,先開始再說!」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0以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