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ug

關於第二個家

孩子們的第 2 個家

只要是上課的日子,台北市大同區的台北大橋、俗稱的「大橋頭」下,每每都會上演這一幕。

當放學鐘聲響起,踩著迤邐一地的夕照殘影,孩子們背著書包從鄰近的國中、小一湧而出。其中,一些介於國小二年級到國中三年級的孩子,陸續走進延平北路三段的一棟大樓裡。就像一般的安親班,孩子們一樣要做功課、寫考卷;但不一樣的是,這裡供應熱騰騰的晚餐、每個月有一次慶生會,還有不定時舉辦的藝文與康樂活動,而這一切,不收家長一毛錢。

這個地方不叫安親班,也不是補習班,它有另一個名字--中興保全文教基金會社區關懷潛能開發班(簡稱「潛能班」)。在許多孩子心中,這裡是「第二個家」,一個放學後必定報到、師生像家人般一起吃飯的溫暖所在。


心疼弱勢,親手打造「莊阿姨」的家


因為低調、不張揚,外界少有人聽說「潛能班」的存在,但住在大同區、特別是太平國小一帶的當地人,卻大受感動,因為他們知道,這是「莊阿姨」為回饋鄉里而興辦的公益課輔。

這位傳說中的「莊阿姨」,就是中興保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莊素珠,她也是中興保全集團總裁林孝信的夫人。一九九七年底,校友身分的莊素珠回到太平國小參加百年校慶,發現不少學弟、妹的家庭狀況隨著經濟環境惡化。為了幫他們脫離貧窮的循環,決定從教育著手。隔年,莊素珠就向太平國小借教室、辦起了潛能班,主要招收「單親」、「低收入」、與「學習低成就」三種弱勢背景的學生,後來又多加了「隔代教養」一類。

這一辦,如今已是第十五個年頭。不但從沒間斷過,辦學規模一路擴大,從國小二年級延伸到國中三年級,目前涵蓋台北大同區的六所國中、小,以及中興保全集團創辦人林燈的故鄉---宜蘭的十七所國中、小。

其實這個規模已經不算小,但,「拉一個是一個」的迫切感總是存在林孝信與莊素珠的心中。原因就在於,不管是都市地帶的大同區,或屬於鄉下的宜蘭縣,貧窮並不是弱勢孩子最大的問題,因貧窮而崩壞的家庭功能才是孩子們最嚴峻的挑戰。

近年,民間自發的公益課輔與補救教育,正在台灣各處遍地開花。各團體的做法有所不同,永遠有更完善的空間。然而,孩子的成長無法重來。

因此,在潛能班跨向十五週年之際,中興保全文教基金會藉著本書分享課輔經驗與孩子的故事,希望莊素珠當年植在「台北‧大橋頭」下的感動,能夠匯聚出更多力量,幫弱勢孩童扭轉上天給的苦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