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不是台灣獨特的現象,也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挑戰。你恐怕很難想像,從古至今,人類數千年歷史上能活到65歲以上的人口中,超過半數都還活在今天,總計有6億人之多。
國際著名科學作家皮爾斯(Fred Pearce)在《人口大震盪》一書中指出這個驚人事實。這6億現存於世的老年人口,目前占全球總人口比重是8%,但隨著世界各地人們活得更長,根據聯合國估計,未來20年內,全球65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將翻倍,成長至11億人,占總人口比重攀升到13%。聯合國報告明白點出,老化已是無可逆轉的世界大趨勢,今後20年間,11億銀髮族更將改寫全球經濟版圖。
5歲以下兒童死亡數降低,是近20年全球人均預期壽命顯著提高的主因之一。
包含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泰特爾鮑姆(Michael Teitelbaum)以及耶魯大學歷史教授溫特(Jay Winter)等人口權威也紛紛指出,全球過半數人口居住在有人口老化現象的國家。其中台灣也包含在內。《當世界又老又窮:全球人口老化大衝擊》作者費雪曼(Ted C. Fishman)就說,人口老化已席捲全世界,「孩子愈來愈少,老人愈來愈多,世界各地幾乎都是如此。」近年來包含巴西、墨西哥及泰國等東南亞發展中國家,也都出現生育率大幅下滑,顯示人口老化已不只是先進國家的特有現象。
但進一步剖析,各地老化現況仍有所區別。以比例來說,歐洲國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一直高於世界其他地區;若以數量來說,則全球老年人口多半分布在人口稠密的亞洲國家,只是這些地區青壯人口又相對更多。
唯二例外是南亞和非洲,仍舊擁有極高生育率,但也不足以逆轉全球人口老化趨勢。
「但不是每個國家老化速度都一樣快,像法國社會就有100多年時間慢慢老化,適應時間是台灣的五倍以上,」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指出,法國是全世界第一個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早在1864年就有7%以上老年人口,但是拜出生率居高不下之賜,歷經150年後,如今法國老化速度反而不及其他先進國家。倒是日本、德國和義大利老化速度已超前法國(頁58表),在2006~2008年間陸續成為老年人口比例達20%的「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2012年日本平均預期壽命為84歲,蟬聯世界第一。日本女性平均壽命更高達87歲,也是世界第一。至於男性平均壽命最高的國家則是冰島,為81歲。該份報告指出,世界人均壽命近20年來顯著提高,2012年出生的女孩平均預期壽命可達73歲,男孩則為68歲,皆比1990年出生者多出6歲,足見全球老化之快速。
註:表為全球主要國家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010年,2050年)
資料來源: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整理:林佳誼
許多專家紛紛以「老化海嘯」形容這場衝擊全球的歷史浪潮。從老年扶養比(old-age dependency ratio)來看,2010年全球每100位成年人口中,有16人在65歲以上,比例與1980年相當。但預計到2035年,這個比例將竄升到26%。
沉重扶養比令許多專家憂心全球經濟將陷入停滯。美國前財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2013年12月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專文指出,「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可能成為經濟新常態。」
聯合國人口計畫執行主任奧索蒂梅因(Babatunde Osotimehin)對《華爾街日報》表示:「老化幾乎正在世界各地發生當中,而且速度比大多數人想像得都要更快。如果各國政府不加以因應,恐將面臨一場危機。」
祉科技學會(ISG)大學士(Grand Master)泰帕爾(Vappu Tuulikki Taipale)接受《遠見》採訪時表示:「人口老化是人類最大的挑戰之一,也是最令人興奮的事情之一。」
她指出,令人興奮的是銀髮族逐漸成為成長中的消費市場。2010年,全世界有23個國家的老年人口消費市場規模,已超越青少年消費市場,到2040年,更將近100個國家如此。這一點勢必讓各國國內消費市場秩序重新洗牌。
另一個特點則是獨居銀髮族愈來愈多,相應需求預料也會愈來愈蓬勃。目前北歐國家有半數以上老人是獨居,未來台灣很可能也有愈來愈多老年人會一個人住。這個趨勢也會促使許多服務需求產生,例如適合銀髮族使用的資訊科技即為一例。
日本高齡議題權威、銀髮商務專家村田裕之也在《無所不在的銀髮商機》書中強調,很多人只看到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衝擊,卻對銀髮族的需求和消費能力視而不見。
例如,日本NTT DoCoMo從傳統功能性手機時代就以高齡消費者為對象推出「樂樂手機」系列,起初產品設計放大字體和按鍵,以為是體貼老年人。卻沒想到高齡者反而嫌棄這類設計太過老氣,「拿在手上會被當成老人」。
為此NTT多番改良設計,直到最後能夠兼顧時髦與友善使用,才真正贏得銀髮族青睞。
究竟11億銀髮族將導致經濟停滯,或點燃商機?英國權威財經雜誌《經濟學人》主張,答案要取決於三個方向:一、勞動力規模的變化;二、生產力成長速度的變化;三、儲蓄模式的變化。
在勞動力規模方面,若全球總人口增幅落後老年人口增幅,將導致勞動人口比例萎縮。但目前美、德等國高齡勞工持續工作的比例均明顯提升,背後原因是政策改變與教育水準提高,讓高齡勞工持續工作。尤其是隨著自動化到來,動力、技術、管理經驗將更能提升生產力,若生產力能大幅成長,那麼勞動人口萎縮未必會抑制經濟成長。
最後也最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嬰兒潮世代退休,未來已開發國家將出現愈來愈多「高齡、高儲蓄、高教育水準」的銀髮族,他們可能是有史以來經濟條件和知識水準最好的一個老年世代。
如何讓擁有這「三高」特徵的銀髮族持續活躍,將是經濟持續成長或停滯的關鍵。如果他們能夠將資產與知識技能善加投資,就很可望繼續推動成長。
正如芬蘭前衛福部長泰帕爾所說:「人們必須認清一點,老化不只是一個健康議題,不只是一個社福議題。老化是無所不在的。」及時並且正確認知到全球11億銀髮潮的樣貌和影響範圍,才能及時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