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對比,1:9的差距     文/楊瑪利

        此刻我正在飛往歐洲的飛機上敲打著鍵盤,截稿壓力讓我不得不當個拚命三郎。就是此刻,我想到了我正要去參加的會議陣容,我是接受歐洲一家知名科技公司邀請去參加全球創新論壇。台灣只有《遠見》受邀,這與《遠見》一直致力於國際、創新、與趨勢報導受到肯定有關,日本有三位,但大陸呢?共九位。 在這小小的全球媒體圈,大陸的份量不僅超越日本,兩岸更有1:9的差距!而這差距,更呈現在許許多多領域的兩岸對比上。 過去半年《遠見》記者們一團又一團赴大陸訪問,累計至少3萬6820公里,幾乎繞地球一圈,光我個人就前後五次。

       回顧源起是在2008年11月,《遠見 》舉辦第六屆全球華人企業高峰論壇。之前都在上海舉辦,去年開放直航與陸客來台,才第一次移師台北。50多位來自對岸與香港的貴賓,讓比較少接觸大陸企業家的台灣朋友印象深刻。與會貴賓紛紛提到2009年兩岸分治一甲子,是特別有意義,如何進入下一甲子更是台灣發展的關鍵。 今年7月是三通一周年,因此去年底我們就決定,7月就來一本兩岸特刊,希望用其他媒體沒有的深度與廣度來探討兩岸發展。

       經過半年的訪問,主跑交通建設的主筆林奇伯感受到,「在問到有沒有中國模式的時候,大陸受訪者都很謙虛,表示還要學習全世界最好的,但只要談到大陸的市場、機會、潛力,大陸人又變得十分驕傲。」副主編徐仁全跑了杭州、義烏、橫店、上海世博,也負責龐雜的數據分析,他認為,「大陸不斷在創造許多世界第一,是很特別的國家。」負責都市化報導的資深撰述邱莉燕則跑得最遠,西到成都、東到青島、南到海南島、北至內蒙古,她感受到「中國的城市變化就像『變形金剛』瞬間轉變外型。

       或許在我寫完這段話的時候,他們又變得跟我文章中描述的情景很不一樣了。」 儘管大陸還是充滿了許多矛盾與問題,如資訊不夠透明,人權與新聞遭到封鎖 等,但大陸仍在矛盾中往世界第一快速邁進中。不管喜不喜歡,全世界都已在惡補一門大陸必修課 。 遠見七月號三通一週年特刊,「台灣機會、中國想像,2020關鍵報告」,就是站在台灣觀點出發,為全民上一堂大陸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