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龍加三,再創漢唐盛世─2005上海第三屆全球華人企業領袖峰會
作者:江逸之  攝影:吳毅平  出處:2005年12月號 / 消逝的台灣:崑山威脅論

 

 

 

 

11月中旬,雖然全球籠罩在H5N1禽流感侵襲的威脅,加上冷鋒來襲,金秋的上海,陰雨綿綿,卻也澆不熄全球傑出華人企業家求知若渴的熱情。

11月12、13兩日,近六十位來自兩岸四地、矽谷與東南亞的華人企業家、學術領袖齊聚上海浦東,參加由《遠見》與大陸《東方企業家》雜誌主辦的第三屆「全球華人企業領袖峰會」。

這是今年度上海陣容最龐大的華人企業家盛宴,領域涵蓋高科技、金融、汽車、民生工業與矽谷創投,受邀出席發表專題演講的企業與學術領袖包括: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程天縱、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福特汽車(中國)董事長程美瑋、中興通訊董事長侯為貴、UT-斯達康總裁陸弘亮,與泰國最大澱粉集團曼谷澱粉董事總經理莊建模、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財團法人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建煊等。

此次峰會,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首度頒發全球華人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給予亞太地區最大的食品集團——統一集團董事長高清愿,表彰他「要做人好,不是做好人,要做對的事,不只是把事做對,」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總裁高希均特別強調,七十六歲的高清愿三十八年來用「無私」經營理念領導統一集團,成為年營收突破新台幣3000億元、擁有四百九十六家子公司與八萬名員工的企業,深深地改變華人世 界的生活方式。

在兩天的議程中,現場三百多位來賓熱絡地分享東方經營智慧,再創漢唐盛世。

中國這一條經濟巨龍,挾十三億消費人口,更快速騰飛於世界市場。

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4年中國出口總額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巨龍加三(台灣、香港與澳門)創造出GDP1兆8664億美元,預估2006年大中華區經濟成長率會高達8.2%,成為全球最活絡的經濟板塊。

「2010年,全球GDP會有四成都是中國市場所貢獻的,」建華金控執行長盧正昕預估。

回顧兩千年的世界經濟史,中國從農業大國逐步轉型為世界工廠,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兼案例中心主任何志毅分析,中國GDP在1840年清嘉慶年間躍升為世界第一,占全球GDP的32.9%;但由於中國沒有跟上歐美列強工業革命的腳步,其GDP占全球的比重一路下滑到最低點,1950~1980年,中國GDP僅占全球4.5%~4.6%。但在中國大陸啟動改革開放機制之後,經貿實力觸底反彈,到了2000年以後,攀升到10%~13%左右,「二十年以後,中國的GDP總量一定是全球第二,」何志毅強調。


併購推動華人企業國際化

最近幾年是大中華經濟圈翻天覆地的關鍵時刻,過去一年更是華商大步邁向國際化的關鍵年,兩岸企業有志一同地掀起「併購」風潮,中國第一大的聯想電腦併購發明個人電腦的IBM PC部門、明基併購了德國西門子手機部門、TCL收購了法國湯姆笙與阿爾卡特。全球化競爭加劇,華人企業要如何立足大中華經濟圈,蛻變成真正的國際企業?

福特汽車(中國)董事長程美瑋認為,華商要國際化,關鍵在於「做大做強」的規模化經營,必須透過併購來增強實力,中小企業很難面對全球化的競爭。

他以汽車業為例,一個車廠年產量為二十萬輛才能達到損益平衡點,二十五萬輛才免於兼併的危險,三十萬輛才具有價格競爭力,全球大型汽車廠已經從五十多家銳減到十家左右,福特集團最近幾年也併購了Volvo、Land Rover、Jaguar,擴大了歐洲市場占有率。
華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觀念,眾人搶當老闆,卻造成市場秩序紊亂。
程美瑋指出,目前中國擁有一百二十多家汽車廠搶食年產能五百七十萬台,「生存空間會變得愈來愈小。」

唯有透過併購與策略聯盟,才能真正走向國際化。

 

 

Copyright© 1999~2008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