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上海峰會紀實
作者:江逸之  攝影:陳宗怡  出處:2004年12月號 / 第222期

 

 

 

 

儘管冷鋒來襲,上海暢旺的都市建設熱潮絲毫未曾停歇,黃浦江畔的香格里拉飯店旁,夜以繼日地趕工興建更高的大樓。上海十年的迅猛發展,正是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縮影。

11月6日、7日,四十多位來自兩岸三地與矽谷的華人企業家、學界精英齊聚上海浦東,參加由《遠見》雜誌、大陸《東方企業家》雜誌與世界商訊集團(GBN)主辦的第二屆「全球華人企業領袖峰會」。

這是今年度上海最重要的華人企業家盛會,星光熠熠,堪稱華人企業領袖的奧斯卡。其中,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更是將既定於韓國舉行的三十二萬噸新輪船下水典禮順延兩天,儘管需多支付30萬美元的利息,仍堅持參加峰會,與上海聽眾分享遠東集團多角化經營的成功經驗。

 更有美國富嘉創投負責人黃肇鑣帶領著矽谷華人創投與科技領袖任玫莉、柯嚴、黃肇崶、郭均,從美國東岸飛了十多小時的航程,專程前來跟大中華區的與會嘉賓分享矽谷創投的經驗。

承接去年首屆「全球華人企業領袖峰會」的「大中華一體、攜手進軍全球市場」的共識,今年更以「透過經驗分享,擴大『平方效果』,建立起全球一流、永續經營的華人企業,」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總裁高希均,在開幕致詞中特別強調此屆峰會的主軸。

優勢互補,建構企業競爭力

「平方」:是把一數自乘之後所得的數,以級數倍的增加,如十的平方就是一百,愈變愈大。

「平方效果」:是指經由一股力量,一個變局,一個過程,一種組織,一種文化,一種人性……的相互影響,產生了正面的擴散作用,其結局是愈變愈大。

甩開美國總統大選與恐怖主義紛擾,全球焦點再度回到中國經濟的崛起,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2003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貿易出口國,僅次於美、德、日三國。

全球前五百強的企業,已經有一百多家進駐上海,而華人企業在這一波全球化的浪潮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是躍升為世界百強之林?還是被全球化競爭所淹沒?都是今年峰會中,三百多位與會者所關注的議題。

近十年來,中國以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12%的速度,加上低廉的勞動力優勢,迅速成為世界工廠,並挾著十三億的龐大消費人口,成為各國企業都不敢忽視的重量級消費市場,「其中,華人企業家更有近水樓台的優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務長張維炯指出。

隨著中國與台灣相繼加入WTO,昔日的貿易保障與藩籬逐漸撤除,更是意味著全球化的競爭來臨,也是華人企業挑戰全球企業的開端。「現在已經不是國家與國家的競爭,而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恆隆集團主席陳啟宗指出。

即使電冰箱年產量八百萬台的科龍電器總裁劉從夢,也感受到市場開放所帶來的劇烈競爭壓力,他坦言,雖然中國的空調產業總產量已占全球七成,但是競爭日趨激烈,毛利卻急遽下滑,「中國企業面臨到走出去、衝進來的壓力。」

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認為台灣與大陸的製造業是「難兄難弟」,長期為歐美日企業代工,賺飽了荷包,卻喪失了市場資訊的掌握能力,兩岸的製造業必須轉型為「具備堅強製造能力的行銷公司」。

面對世界大廠的頻頻叩關,兩岸三地的企業必須積極資源整合。陳啟宗剖析中港台企業的優勢互補:在資金方面,兩岸三地的企業家都不虞匱乏,其中中國的個人存款總額突破1兆5000億美元,但是資金的運用卻不如台港企業;在技術與人才方面,香港最弱,人才大都集中於房地產與金融服務業,「未來,華人企業要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必須將三地的優勢截長補短。」

華人靠著勤奮的精神,成功地將中國打造成世界代工重鎮,未來這些華人代工廠,也將以自有品牌衝向全球市場。

 

 

Copyright© 1999~2008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文化/小天下/遠見雜誌/30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時間:週一~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