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 1

台灣教授的薪水不敵中港星?

「薪資低」是台灣高教的弱項,尤其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開出比台灣高出三到四倍薪水,吸引老師前往。但要做大事,就要傑出團隊支撐,台灣一群頂尖的學生,對老師是很大的吸引力。

迷思 2

台灣的研究經費不足且落後?

「研究經費落後」常是學者返台的憂慮,但政府已推出許多補助與獎勵方案,校方也加碼撥款,而研究設備多寡、資訊取得是否容易,都攸關研究能否順暢。有些給高薪的國家,反而不如台灣。

迷思 3

國際大學排名下滑,人才不來?

學術研究的領域很廣,一所學校在總排名只到中上,但某些領域可能是世界前幾,台灣有很多隱形冠軍,尤其農業、醫學、半導體、精密工業都是強項,只要精準鎖定,旅外精英自然回流。

迷思 4

台灣博士寧可留在歐美領高薪?

薪資不能單看數字的絕對值,歐美老師的薪水高,但物價和稅率更高,台灣生活的方便性更是無可取代的優點,換算物價與生活費,薪資好像差三、四倍,但實質上可能只差1.5倍。

迷思 5

補助結束,人才總是留不住?

頂尖人才本來就會在國際流動,許多國家的學校都參與研究計畫,台灣也是研究計畫的一站,透過優秀人才把台灣介紹給全世界,等於是活廣告,海外專家來來去去,反而是一種正循環。

台灣精英為何願意回家?

這些年來,台灣陷入高階人才外流海嘯,但近期至少有上百位旅外精英返台發展。《遠見》獨家專訪近20位回台精英,挖掘遊子歸鄉的五大理由,破解五大出走迷思;還有一群科技人也選擇回台創業、投資,為什麼?他們繞了世界一圈,重新看見哪些台灣優勢?

旅美半世紀回國 捐八成薪為高教育才

玉山學者

杜武青

媽媽嘆:死前只能看你20次?旅美博士毅然返鄉

哥倫布計畫得主

林盈仲

棄微軟千萬年薪回台 研究自由無價

愛因斯坦計畫得主

陳縕儂

「台灣學生是原石」找到教學成就感

玉山青年學者

龔仲偉

偕妻返台打拚 收入剩1∕4也不怕

哥倫布計畫得主

蔡明翰

旅美半世紀回國 捐八成薪為高教育才

玉山學者

杜武青

媽媽嘆:死前只能看你20次?旅美博士毅然返鄉

哥倫布計畫得主

林盈仲

棄微軟千萬年薪回台 研究自由無價

愛因斯坦計畫得主

陳縕儂

「台灣學生是原石」找到教學成就感

玉山青年學者

龔仲偉

偕妻返台打拚 收入剩1∕4也不怕

哥倫布計畫得主

蔡明翰

為強化我國高教競爭力,並帶動教學與研究品質,教育部規劃於107年度推動「玉山計畫」。本計畫內容將包含「玉山學者」、「高教深耕計畫彈性薪資」、「教授學術研究加給提高10%」三大方案,以彈性薪資作為我國大專校院教學與研究人員之獎勵,預計將每年度投入最高56億元於高教預算,受益教師達19,000人次。有鑑於亞洲鄰近國家競相爭取學術及科技人才,提昇該國家學術研究及教學的表現,並帶動產業發展及升級,致國內部分優秀學者有逐漸被其他國家延攬情形。

;

為強化我國高教競爭力,並帶動教學與研究品質,教育部規劃於107年度推動「玉山計畫」。本計畫內容將包含「玉山學者」、「高教深耕計畫彈性薪資」、「教授學術研究加給提高10%」三大方案,以彈性薪資作為我國大專校院教學與研究人員之獎勵,預計將每年度投入最高56億元於高教預算,受益教師達19,000人次。有鑑於亞洲鄰近國家競相爭取學術及科技人才,提昇該國家學術研究及教學的表現,並帶動產業發展及升級,致國內部分優秀學者有逐漸被其他國家延攬情形。

為了把旅外的精英吸引回來,2017年7月,科技部推出「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eaders in Future Trends, LIFT),向旅居海外的台灣博士級人才廣發英雄帖,希望招募百人回台,9月起陸續有旅外的台灣精英鮭魚返鄉。

為了呼應政府5+2重點產業政策,篩選對象又以生醫、綠能、智慧機械,及半導體等十大領域的人才優先。LIFT方案也給予歸國人才生活補助計畫,每月12.5萬台幣,以一年為限,合計約150萬。 LIFT推出一年餘,截至今年9月中旬,共有46人返台,以生醫領域的22人最多。回台學人與產學研的交流合作案,已累積逾百件。

其中,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許書睿返台,與台大醫院團隊合作,透過全基因體定序、分析數據,找出罕病患者的病因,擬定更合適的治療方式;擁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財務數學博士的林敬倫,也帶著華爾街實務經驗回台,與台灣公股銀行合作建立資產管理方案;還有專攻無人機物聯網平台技術的賴成家、建築節電綠能專家陳韋任、旅外企業家來台斥資設立研發中心,為產業轉型貢獻專長。

這一波旅外科技人的回流,可望發揮漣漪效應,帶回更多人才,打造台灣下一波的競爭力。

為了把旅外的精英吸引回來,2017年7月,科技部推出「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eaders in Future Trends, LIFT),向旅居海外的台灣博士級人才廣發英雄帖,希望招募百人回台,9月起陸續有旅外的台灣精英鮭魚返鄉。

呼應政府5+2重點產業政策,篩選對象又以生醫、綠能、智慧機械,及半導體等十大領域的人才優先。LIFT方案也給予歸國人才生活補助計畫,每月12.5萬台幣,以一年為限,合計約150萬。

LIFT推出一年餘,截至今年9月中旬,共有46人返台,以生醫領域的22人最多。回台學人與產學研的交流合作案,已累積逾百件。

其中,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許書睿返台,與台大醫院團隊合作,透過全基因體定序、分析數據,找出罕病患者的病因,擬定更合適的治療方式;擁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財務數學博士的林敬倫,也帶著華爾街實務經驗回台,與台灣公股銀行合作建立資產管理方案;還有專攻無人機物聯網平台技術的賴成家、建築節電綠能專家陳韋任、旅外企業家來台斥資設立研發中心,為產業轉型貢獻專長。

這一波旅外科技人的回流,可望發揮漣漪效應,帶回更多人才,打造台灣下一波的競爭力。

201810月號

台灣精英為何要回家?

精英們繞了世界一圈後,重新發現台灣的好,為什麼?《遠見雜誌》帶您推翻五大迷思,重新發現台灣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