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合一大選過後,是臺灣改變的開始。 民意用選票說明期望,期待「對的人」能做出「改變」。 上任剛滿100天的地方首長們,此刻正站在灘頭上, 為下次可能來襲的民意海嘯做好準備。
新科新北市長侯友宜以116萬票,創下了台灣縣市長選舉史上的最高得票數。在警界衝鋒陷陣、戰功彪炳的他,身段卻十分柔軟,為什麼?
去年九合一大選過後,是臺灣改變的開始。 民意用選票說明期望,期待「對的人」能做出「改變」。 上任剛滿100天的地方首長們,此刻正站在灘頭上, 為下次可能來襲的民意海嘯做好準備。
文/高宜凡
2018年11月24日的九合一大選投票日,改變了許多人的從政路途和既有認知,原來的選舉方程式不再管用,選民腦袋裡想的也和許多政治人物原先想像的不一樣。世界,一夕變調。
最了解箇中滋味的,首推22位新出爐的地方百里侯。
自從去年12月25日就任以來,無論是連任告捷的老面孔、抑或剛上台的新手縣市長,皆在今年三月底時就任屆滿100天,他們肩上背負了前所未有的龐大壓力,務求在最短時間內繳出可觀成績、而且要確定有被外界看到!
為什麼?
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群史上最沒耐心的選民,以及大批掌握網路聲量(卻不一定有投票權)的鄉民,大家都在睜大眼睛看他們如何解決問題、怎樣替地方謀福興利、是否認真兌現選前許下的承諾?每天待在鍵盤前仔細檢驗縣市長的一言一行、甚至連提名的局處長官人選都不放過,讓位子都還沒坐熱的地方父母官們絲毫不敢鬆懈,執政過程毫無「蜜月期」可言。
過去的國、民兩黨分治時代,縣市長被認為是政治人物前進中央之前,累積實務治理經驗的跳板,先在地方訪查民意、、鞏固人脈勢力、累積執政經驗,再協助所屬政黨凝聚資源、逐步奪取執政權。
現在,這套公式已經完全被顛覆。
在傳媒當道和人心思變的今日,一位擁有民意支持的高人氣縣市長,其影響力就可能大過一整個政黨,足以撼動朝廷和中央部會。此後,地方首長不再是跨足中央的跳板,更無法「由你玩四年」,反而得在最短時間內繳出成績、讓民眾感受到變化和希望。去年尋求連任的14位縣市長,最後只有8位連任成功,存活率之低即是明證。
這股政治海嘯,早從2014年便開始醞釀,當時素人從政的「柯P」猶如平地一聲雷崛起,奪下能見度最高的首都市長寶座,一路演變為近來鋪天蓋地、無所不在的「韓流」效應。打破昔日地方選舉標榜的顧樁腳、跑活動、掃街拜票等基本盤,太多高高在上的頭銜、太多政黨標籤或甩不掉的政治包袱,反而成為首長施政的不利條件,現在選民要的是「接地氣」的態度,還有立即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沒時間等四年。
除了無法挑戰選民的耐心,即將來臨的2020年總統大選,也讓新任縣市長,成為下一場政權保衛戰的最前線,只能拚命向前,替所屬政黨及總統候選人累積勝選籌碼,沒有後退本錢。
首當其衝的,是縣市長們如何改善地方長年積弊和民怨痛點,從高雄的農產銷售、台中的空汙治理、台南的龍崎掩埋場爭議、到台北的大巨蛋後續處理等,進行中的花博和台灣燈會、三環三線等重大建設及指標活動,更輕忽不得。
其次,是如何推銷政策、籠絡民心?
君不見,愈來愈多縣市長開始朝向「網紅」化、綜藝化、刻意放下身段跟基層互動,設法提高自己的「親民指數」,負責掌控網路輿情與數位行銷的「小編」,也成為各個執政團隊必備的重要幕僚。過去常說「民意如流水」,解釋變化莫測的選民心態,到了今日根本是「民意瘋狗浪」,最貼近基層的縣市長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如履薄冰的判讀民心之所向,小心不被突如其來的大浪或暗流捲走。
也因此,政治人物不能太嚴肅、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說的話要簡單易懂、直白好記,最好還能懂得自我調侃、跟得上流行話題,只要一句話、一張照片、一段影音,個人聲勢和喜好度就可能瞬間翻盤,上一秒還飽受愛戴的人氣市長;下一秒就可能遭千夫所指、打成落水狗。投入網路空戰,已是地方首長施政的重要戰略,就算是被傳統評論專家瞧不起的「空氣票」,也要努力爭取。
資深媒體人楊艾俐曾為文分析(原文:韓國瑜的100天;他的三難),領導人「百日定江山」已成鐵律,以目前最受矚目的高雄市長韓國瑜為例,不僅要在最短時間內證明自己能招到商,擁有市政治理能力,還要同步尋求自家黨派支持,並且同步對抗執政黨的杯葛,他的成敗不僅影響其他同營縣市長的聲勢,更是牽動2020總統大選的關鍵因子。
翻開歷史,沒有一位地方首長具備如此重要的政壇份量和影響力,但在未來,卻可能成為常態。
2019年的此刻,宰制過往政壇30年的兩黨對立和地方派系,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上任剛滿百日的地方首長們,此刻正站在灘頭上,為下次可能來襲的民意海嘯做好準備。
新科新北市長侯友宜以116萬票,創下了台灣縣市長選舉史上的最高得票數。在警界衝鋒陷陣、戰功彪炳的他,身段卻十分柔軟,為什麼?
林姿妙到底行不行?是這陣子宜蘭人對於新縣長最關心的一件事。然而,從她提及的羅東經驗,與對未來縣政的擘劃論述,一切的否定,似乎言之過早……
新科百里侯在上任之初,總有幾個月摸索期,不敢貿然推行新政。但楊文科不同,在核心閣員都還沒到位前,他第一個月已經劍及履及地完成了不少處女作。
許多關鍵議題,張麗善都勇於表達意見,為了勞基法修改與年改議題,她參與遊行、靜坐。面對農業議題,她也衝到第一線抗議。
黃敏惠在青年政策著墨不少,提出「青年磁吸」政策,透過籌組青年市政顧問團,鼓勵年輕人參與公共政策,未來市府也會盡量網羅年輕人創意。
五位百里侯的澆灌,厚實了他擔任首長的底蘊。只不過,相對於各擁一片天的同梯民進黨世代,當年是總教頭的翁章梁,知名度卻最低。
前台南市長賴清德多次奪得《遠見》縣市長滿意度五顆星;其次,韓國瑜挾著排山倒海的聲量入主高雄,都給黃偉哲團隊帶來「比價效應」。
在幕僚眼中是個作風洋派,個性坦率、直言不諱、不翻舊帳、也不記仇的饒慶鈴,顛覆了一般人對傳統政治人物,甚至政二代的想像。
1972年生的楊鎮浯,是僅次於林智堅第二年輕的百里侯,轉換了外島首長皆為德高望重的長者形象。最重要的是,他的許多思惟還大大地跳脫老金門人的TONE調。
黃敏惠強調,教育文化扎根,吸引人才共創未來,觀光行銷立足臺灣西部走廊的消費新都心,致力打造嘉義市成為光榮城市新典範。
不敢生、無力養,是年輕世代的擔憂!桃園市提供生育津貼、育兒津貼、托育補助,並且增設托育設施,打造友善生養的宜居城市,成為年輕世代幸福成家的首選城市。
就職100天的高雄市長韓國瑜,端出「首富經濟」、「青年城市」、「務實建設」三大亮眼成績單,分別從經濟、青年創業、基礎建設向高雄市民交代,將高雄「賣」向國際,締造城市光榮。
說到南投,想到雲清風涼、碧水青山的天成美景,未來,在南投縣政府的「五大園區」推動下,這個台灣的內陸山城,還將蛻變成青年安居樂業的美麗故鄉。
為將新北市打造為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侯友宜市長特別指示市府團隊針對治安、交通、公安三管齊下,誓言消滅治安污染源,還給市民一個安全、安居、安心的生活環境。
新北市面積廣大,人口居全國之冠。組成包括繁華的都會區塊,亦有偏僻荒涼,地廣人稀偏鄉地區,如何改善交通安全議題,考驗市府團隊與行政首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