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魔法公寓、無人車 釋放都市擁擠壓力
房價對半砍?汽車,政府買給你?這聽起來或許像一張永遠無法兌現的競選支票,但在MIT媒體實驗室(Media Lab)的「Changing Places」研究群,計畫主持教授藍森(Kent Larson)相信,這正是未來城市的理想藍圖。
走進藍森的實驗室,大大小小十來個樂高積木城市模型,在黑暗中閃閃發光。擺在正中央的,正是MIT校區所在的「肯德爾廣場」(Kendall Square)。不同光影輪番投射上頭,每種顏色代表不同意義,有的是新創公司集中地、有的是推特發文熱點,均透過大數據統計資訊,再投影上來,一目瞭然。
這樣的整合性平台技術,近來已應用在德國漢堡市的城市規劃中,協助當地政府、社區居民,安置不斷湧入的中東難民。
角落一台敞篷三輪單車,是藍森研究群正在與台灣資策會合作開發的輕量無人智慧車PEV,計畫主要執行者便是來自台灣的MIT博士候選人林家樑。在他們的理想中,這可望領先Google等大廠,成為全球最快真正問世、推廣的無人車,就像無人版的Uber與Youbike綜合體,讓人們不再需要開私家車。
不僅如此,藍森還在著手開發一種變形微型公寓,使一個小小200平方英尺(約5.6坪)空間,可以隨時變成客廳、餐廳或臥房。這種微型公寓住起來,機能相當於兩、三倍大的傳統公寓,房價卻只要一半。這並非憑空想像,藍森研究群成員已在波士頓成立新創公司Ori,將概念商業化。
「強大的人工智慧、大數據、數據視覺化,這些科技已經在眼前,將會帶來很多改變,」藍森表示。以下是《遠見》專訪精華:
現在是一個很讓人興奮的時刻,因為兩件事情正在同時發生。
第一是這個世界正在極度城市化。城市不斷擴張,年輕人、富人不斷往城市集中。而同時,新科技、尤其是社交科技創新,則讓我們從強調私人擁有的社會,逐漸變成共享的社會。
目前全世界約有30到40個城市面臨嚴重的居住負擔挑戰,須用更有創意的方法,找到解決方案。
微型公寓是很多城市因應高房價而出現的方案,但問題是這樣居住條件並不舒適,所以難推廣。因此我們換個方法,像魔法一樣,讓公寓自己變形,變化成各種機能空間,使微型公寓變得適合居住。
我們的方法是設計一套自動感應裝置,把床鋪、餐桌、沙發等不同傢俱,整合在自動化牆壁中。只要用手勢就可以自動化操作,完全不需自己動手。如此一來,只要同一個空間,就可以滿足睡眠、生活、工作、社交、娛樂等多功能需求,進而縮小空間、降低居住負擔。
除了住,行的趨勢也在改變。我深信未來私人汽車將在城市內消失。用4000磅的鋼鐵把人包起來,只為了在城市內以很低的速度移動很短的距離,這根本不合理。只要到北京,就可以很清楚看到私人交通工具如何讓都市癱瘓,讓很多人浪費時間通勤。
輕量無人車載貨、載人又能共享
過去我們曾發明美國夢。擁有一間大房子、花園、兩台汽車、一隻狗,是每個人的夢想。但這樣的美國夢正在快速改變。因為像Uber這樣的公司已經在快速改變人們對於擁有權的觀念。例如在波士頓,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千禧世代正快速改變觀念。
以我的研究群來說,沒有一個人每天開車通勤。我許多學生不想買車,他們認為「為什麼要買車?如果要用車,我可以叫Uber。如果是長途,我可以租Zipcar。不只更方便,還可以省很多錢。」
因此,我們正研究建造一種輕型無人智慧車「PEV」(Persuasive Electric Vehicle)。不是汽車,外觀與速度比較接近自行車,只是加上無人駕駛系統,可以載客,也可以載貨。
PEV有三大特色,第一,這是無人車,無論人在哪裡都可以叫車,車子會自動前往載客。第二,這是共享車,不需要自有。可以改善一般車輛多數時間都處於閒置狀態,占據寶貴的城市停車空間。第三,這是電動車,沒有汙染。且因為非常輕型,消耗能源也很低。目前已在波士頓、台北和安多拉這三個地方測試。
我相信它的普及,會比無人汽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