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國際級大師 預言10大未來趨勢
《遠見》30週年慶、超越未來三部曲,遠征日本、矽谷、波士頓等地,探訪當前全世界創新能量最豐沛之處。此次,《遠見》團隊與美國八位重量級大師面對面,從科技、產業、創新設計、機器人、資訊教育、共享經濟及生物科技等各領域,請他們分享對未來趨勢的觀察,將如何顛覆你我的生活!
1986年,《遠見》創刊,台灣黨禁、報禁解除,兩岸開放探親,企業也開始走向海外。
回首那時候的台灣,是一個混亂、卻充滿希望的時代。
30年過去,展望2016年的今天,歐盟面臨崩解危機、恐怖主義流竄、世界經濟持續衰退。
不獨台灣,全世界都更混亂、更不確定了。
而此刻,希望在哪裡?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遠見》走訪日本、矽谷、波士頓等地,直擊當前全世界創新能量最旺盛的地方,也陸續訪問來自美國、法國、義大利與以色列各領域大師,希望預測未來。
我們發現,有10大趨勢,幾乎是所有受訪者都一再重複提到的。
趨勢預言1〉無所不在的機器人 即將到來
走進MIT「電腦電腦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主任丹妮愛拉.茹斯(Daniela Rus)的實驗室,看到設計的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她明確預測,機器人將會先跨入製造業,商店,工地,最終會進入家中。未來任何人、任何地方都有機器人可用,就像今天使用手機那樣簡單。
趨勢預言2〉物聯網掀起一波 新經濟復興
世界三大未來學家、2015米蘭世博創新設計師迪巴里(Vito Di Bari)大膽預言物聯網正在上演與工業革命同樣的變革。大規模的重新設計與改造,將帶來一波新經濟復興。
趨勢預言3〉共享經濟無所不包 顛覆所有行業
早在2000年就預見共享趨勢,進而創辦全美最大汽車租賃共享平台Zipcar的共享經濟教母蔡斯(Robin Chase)說,共享經濟是一個全新的經濟型態,它無所不包。未來每件事、每家企業、每個領域,都會朝這方向發展。
趨勢預言4〉私家車消失 「無人車」改變城市交通
全球城市每天有數以億計人口開車通勤。但MIT 媒體實驗室「Changing Places」研究群的主持教授藍森(Kent Larson)卻深深相信,未來私人汽車將在城市內消失。人類可以透過共享,用更少的車,滿足更多人的交通需求。
趨勢預言5〉生物世紀來臨 重演數位科技產業盛況
正如《遠見》採訪團隊遠赴波士頓所見到的,在基因工程突破下,當地所有人都在談論生物科技產業正在上演當年數位科技產業起飛的盛況。他們看好「Bio is new digital」「生物世紀正在到來」「生技業發展速度將打敗摩爾定律」。
趨勢預言6〉告別平庸時代 中產階級工作消失
機器人、物聯網、無人車、共享經濟、生物科技……,許多大師在點出未來產業崛起的同時,也都提到,中產階級要有面對衝擊的心理準備。
《世界是平的》作者湯瑪斯.佛里曼指出,中產階級「高薪、中等技能」的時代過去了,現在只有高薪高技能,和低薪低技能。
趨勢預言7〉所有人都必須不斷 「重新教育」
《第二次機器時代》作者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相信,機器即將取代大量工作,未來是「贏者全拿」時代。
但這不是人類的末日,只要每個人都不斷重新教育,學習新技能,就不會被機器取代。
趨勢預言8〉程式語言 是未來基本溝通方式
各種新科技加速崛起匯流,使得電腦程式語言已經成為人類最需具備的新素養。
世界科技獎教育類得主、MIT媒體實驗室「Lifelong Kindergarten」研究群主持教授瑞斯尼克(Mitchel Resnick)特別強調程式語言的重要性。他說,學寫程式很重要,人類過去用圖像、文字來溝通,現在寫程式也是一種溝通想法的方式。
趨勢預言9〉若工作被消滅 需要更多的「創業」
儘管許多工作被淘汰,但「如果你是創業家,現在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候,」布林優夫森說,因為你很容易接觸到更多的人,影響力更輕易建立。
趨勢預言10〉社群就像暴風眼 讓你能在颶風中跳舞
佛里曼說,所有人都無可避免被捲入市場、大自然和摩爾定律這三種加速力中,必須找到暴風眼位置,才能在颶風中跳舞。在他看來,這個暴風眼就是「社群」。社群能是前進的槳,也能是穩定的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