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於2006年2月成立了中華電信基金會,以「縮短數位落差」作為宗旨,並於全台四十多個偏鄉、部落建置了「數位好厝邊」, 提供電腦與寬頻網路,並開設許多相關免費學習課程,提供在地居民的教育學習與產業發展。 為了提供大學生體驗社會服務的機會,中華電信基金會於2009年與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舉辦了第一屆「蹲點‧台灣」活動,鼓勵大專青年一手扛攝影機、一手做社區服務,以實際行動認識台灣土地,也將專業知能導入社區。每年學生均需花上15至20天到「數位好厝邊」社區進行蹲點服務,過程中往往和社區培養出深厚的情誼;來自不同背景的大學生也善用各自專長發想並實踐最符合社區的服務方式,如此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從未知到熟悉的過程,使學生和社區成為一輩子的伙伴,也是學生津津樂道的回憶。 |

「蹲點.台灣」活動舉辦邁入第七年,已有超過40所學校、60個不同科系、500多位大學生參加,走遍台灣50多個偏鄉社區與部落,紀 錄超過2000分鐘的在地影像。2015年暑假,共有個人組48位來自全台23校25系的青年學子,以及團體組共15個團隊至全台26個「數位 好厝邊」社區及偏鄉蹲點服務,一方面透過鏡頭讓社會大眾看見更繽紛多彩的在地人文風貌,及關於生命、生活、教育、自然的內在省思與觀照;另一方面,也將更多元的學術專業與教育資源帶入社區,和社區居民與學童交流對於自己、對於土地、對於未來的不同想像。例如,建築系的學生到屏東協助部落重建聚會所,他們活用所學知識畫設計圖、做模型、從室內到室外協助整修工程,還一邊為課輔班孩子煮飯、準備課程;廣電系的學生帶著向親友募集的相機,到台南鄉村帶孩子拍出自己家鄉的故事,孩子們因為第一次摸到相機而興奮不已,開啟了他們對未來的另一扇想像之窗。 2015年的暑假,這些青年見證了台灣各個角落正在萌芽的希望,為社區也為自己在這片土地、在自己的心田播下了希望的種子,也為自己開啟了「青年公益家」的旅程。多元的背景與專長,讓這群熱血青年有更多為這片土地付出與奉獻的潛力與動能,他們需要的是更多人看見與鼓勵,也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他們的行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