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是永慶的初衷
設身處地、專注聆聽人們對房子的真切想望
只為了一圓每個成家的故事

樂齡生活 全齡通用宅

台灣人口老化,高齡化社會趨勢明顯,根據經建會資料顯示,台灣在2025年後,人口將開始轉為 負成長,65歲以上人口將達20%,平均每一位年輕人需要奉養兩個長輩,當社會朝家庭裡「上有 老、下有小」發展下,可滿足各年齡與身心狀態者居住需求的「全齡通用而宅」,勢必成為未來 主流,2012年12月2日永慶慈善基金會與遠見雜誌合辦的「您不能忽視的未來需求-全齡通用宅 趨勢論壇」,邀請產官學界各方人士齊聚一堂,討論這個你我未來都將切身經歷的新趨勢。

根據永慶慈善基金會於2012年11月「全齡住宅需 求熱度調查」發現,台灣有高達70.1%的民眾是兩代 以上同堂的家庭結構,其中,家中有長者的比例更 是高達76.8%,顯示國內銀髮族習慣在宅老化而非到 照護中心等機構,若長輩可以在無障礙居住環境中 自理生活,年幼孩童可以安全地成長,年輕子女的 負擔勢必可舒緩不少。

全齡通用概念興起,形成普遍價值

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趙怡表示,1974年時在美 國親身見證了爭取校園全面無障礙化的重要時刻,當 時那種為了他人福利而努力發聲的情形,讓他心中留 下深刻印象,也成為基金會三年多來致力推廣「行無 礙」、「遊無礙」、「住無礙」和「心無礙」的重要動 力,但也發現國內對於無障礙空間的重視足足晚了美 國40年。他呼籲,希望全齡設計的概念能夠逐漸發展 成為一種生活型態,「隨著人類社會老化快速來臨, 現在已演變成一種普遍的時潮,人們的觀念應該要徹 底改變!」近年來,永慶基金會已將關注通用宅的重 點從「無障礙設備」,全面提升至「全齡通用環境」, 服務內容也從和政府或社福團體合作,透過一般性的 活動宣導、觀念的推廣,擴大為實際大型展覽,以喚 醒全民意識,號召志工參與,結合修繕協助、提倡全 齡通用住宅環境。

遠見雜誌副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表示,比台灣更 早意識到老人的居住需求將成為未來社會主流的日 本,1986年就由政府制定「銀髮住宅計畫」,2012年9 月底她參與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的考察團,日 本東京考察時發現,「無論街道、捷運、巴士都備有 完善的全齡通用設計,即使是西元628年興建的古蹟淺 草寺,都可以讓老人和身障人士直接搭乘電梯到二樓 的大殿,商店街的店面與路面也沒有高低差,排水孔 縫隙不會卡住鞋跟,在下榻旅館的廁所與浴室,包括 門寬、扶手、洗手台高度、浴缸設備等皆合乎殘障人 士需求。」她頗有感觸地指出:「台灣也應該朝此方 向努力,成為一個行無礙的國家。」

以包容與同理心,打造通用住宅環境

2016年台灣老年人口估計將達312萬人,但住宅環 境普遍老舊,「如何讓全家人共同居住在無障礙生活 的理想環境,已成為必要且急迫的課題。」內政部建 築研究所所長何明錦強調,政府各部門對於建立無障 礙到全齡通用住宅有許多規劃,例如:營建署推行騎 樓整平計畫、人行無障礙環境改善,研擬無障礙住宅 設計基準與獎勵辦法,設立無障礙住宅標章等等,亦 針對捷運、台鐵、高鐵等公共設施推動交通無障礙設 施計畫,未來住宅法公布後,還會針對現有住宅改善 等不同層面需求提供各種配套補助,而無論既有或新 建,都要以可供全民、全齡適用之通用原則,做為減 除實質障礙與設計的考量。

全齡通用宅既然成為世界建築與居家裝潢的新顯 學,那麼是否要有一致的定義標準?中原大學建築研 究所副教授陳政雄表示,通用設計的精神應是「以無 障礙設施為基礎,確保社會每一分子都能共享安全、 舒適、便利的社會資源。」他指出,台灣在2010年於 嘉義蘭潭靜園設立全國第一所全齡適用住宅,針對高 齡、身心障礙、臥床者需求均有特別設計,但相較於 世界各國,如美國強調全齡通用且更重視彈性應用、 英國規劃一個人能從小住到老的終身住宅,以及日本 強調不同生涯階段更換不同住宅的生涯住宅的終身住 宅,台灣的住宅現況要大規模做全齡通用宅實現,仍 有努力空間。

本身也是肢障人士的自由空間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指出,他參觀歐洲國家之後,發現無論是單車族、娃娃車、殘障者,都擁有被尊重的空間使用權。他呼 籲,「設計者應該要有同理心,思考所有使用者的需求。」並朝著「包容而不是取代」的思維進行通用環境的設計,並從改變教育著手,才能打造出真正符合需要的通用環境。

面對老化社會,通用設計成共識

美好的生活是人人所追求的目標,與會人員一致 認為,伴隨著世界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的現象,不分 年齡、身分,人人都能平等使用的「全齡通用宅」,是 現代住宅環境的新趨勢,希望各界能夠貢獻心思共同 推動,讓社會每一份子未來都能夠享有無障礙擔憂, 安全、便利、舒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