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綠能造鎮當道 企業啓動綠色新勢力

至今,世界性的能源危機已發生不只一次,而且每一次之間的時距愈來愈短,價格也持續攀升,似乎不斷地提醒我們環保節能的迫切性與重要性當眾人汲汲於經濟開發、技術成長、生活提升時,人類活動對於環境及能源的影響卻更為快速、強烈,並直接衝擊我們的生活。

1970年,也是第一屆世界地球日誕生的日子;四十多年前的覺醒,如今顯得再適當不過。從京都議定書到哥本哈根會議,如何控制能源使用、減低碳廢排放、加深環境保護,成為全人類關注與努力的方向。世界地球日也激起了更多人的響應,並思考創造「綠色」的現在及未來。

節能的技術、省能的設計、低耗能的商品、高效能的消費,都已成為當今顯學;每個人的生活中,也都充滿了「綠」的契機。在德國弗萊堡,處處都可看得到太陽能板,汽車可共乘、家電能共用;標榜「零耗能」的英國貝丁頓社區,利用舊污水廠開發成住宅建築,透過再生能源、雨水回收、空間規劃、智慧裝置、環保設計等方式,同樣能營造出適宜居住的和諧生態環境。

貝丁頓零耗能社區的綠色實踐,正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倫敦零碳館的綠能概念。而在此次其他各國家與城市、企業的世博展館,也幾乎都以環保、低碳、節能、生態為主軸,包括可回收利用的建材,或是使用較環保的發電方式,以及自然的採光、通風設計等,顯現對於環保節能的認同與渴望。

瑞士館外觀的LED網狀帷幕,即是以大豆纖維製成,並輔以太陽能光電板;義大利館的透明混凝土外牆,能讓光線自然流入,省下燈光用電需求加拿大館的外部覆蓋了綠葉植物,並可回收雨水再利用;日本館的建築本身可循環空氣和水,並以高透光的屋頂搭配太陽能發電;台灣館內的巨型球體,也是以較省電、效能高的LED燈來發光。

在天然資源有限的台灣,環保節能顯得更加不可或缺。近年來,政府陸續推動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都是希望能發展綠色能源產業、建構低碳家園;並在推動技術演進的同時,也能落實在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深植環保節能效益。

尤其在過去工商發展及產業型態背景下,雖然目前台灣僅有兩千三百多萬人口,但每年的碳排放卻占全球1%;此外,全球更有四成的耗能量與二成的碳排量是來自生活四周的建築物。因此,經由綠能、智能、性能等「三能」的設計與運作,降低建築物的耗能排廢,不僅符合環保趨勢及生活需求,更是達到人與環境共生的絕佳途徑。

於是,負責設計、建造、組成、運用各類建築的企業,也擔起協助民眾達到節能環保生活的「綠能造鎮」任務。更聰明的能源管理系統、耗能更低的電器設備、環保概念的建材家具、通風採光的結構設計、再生能源的製造運用、考量環境的元素特性,都能有效降低建築的耗能與碳排放量;各種新科技與新應用,更有賴企業組織投入研發及整合,讓我們在使用建築的同時,就能對地球多一份關懷和友善。

當日本發生世紀強震,導致核爆輻射危機,讓全世界都開始緊張;大家一同身處在地球村,若在另一端資源能量淨盡,這一頭的我們也難以完全置身事外。而集合了更多人、耗用更多資源的企業及組織,從對外的產品服務,到內部的生產營運,對於環境與生活的影響力也相形提高;因此不但要以保護地球、維護自然為使命,更是對民眾、對社區、對社會的必要之責。

如同隨手關燈般,節能、減碳、環保,都可從居家生活中實現。掌握綠色環境的理念、運用綠色科技的優勢、打造綠色生活的境地,不只是世界的趨勢潮流,更是我們賴以為生的長久之計;每個人對環保的一舉一動,也是永續地球的至要關鍵,並且就從綠能建築做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