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僅兩線道的193縣道,蜿蜒在海岸山脈與花蓮溪之間的谷地, 雖沒有台9省道貫穿縱谷那般寬闊筆直,也不像台11省道那樣海天視野一望無際, 卻是穿村走鄉、路徑彎折、景色變化豐富……

來到這裡,你很難不注意到豐濱山脈下那一整 片尖刺怒張、從盛夏一路崢嶸到冬天的土鳳梨田。「我們這個老社區要再度興旺,還真的要仰仗這些 帶著『旺來』好運的田地呢!」富興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楊清茂笑著說。
富興社區位於花蓮縣瑞穗鄉最北端,一處海岸山脈下的小村落,早年村外沒有堤防,每逢颱風豪 雨,大水便挾帶亂石沖入村裡,久而久之形成一片 礫石亂灘的河床,舊名「溪仔底」便是這麼來的。


全台最大鳳梨花產地

土質貧瘠的砂礫河床地種不了需水豐厚的稻米,只能種種甘藷、花生等耐旱耐瘠的雜作。73歲 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兼村長莊明州,家族在富興 村住了6代人,他回憶祖父那個時代說,以前只有有錢人才有能力種水稻,像他們種旱作的,只能養活 一家勉強溫飽,「種蕃薯和土豆,一生人都嘸法度 存錢,連娶某攏艱苦喔!」
1950年代台灣鳳梨工廠興起,富興農民跟上熱潮,紛紛改種鳳梨,風光了十幾年,之後流行吃鮮 果,鳳梨罐頭市場一路衰減,還好到了1970、1980 年代遇上國內經濟起飛,幾乎天天都有工廠商號開工,而鳳梨因為與台語「旺來」諧音,冠芽大、果實小的外型可愛又討喜,一舉成為祭祀拜拜的供品 新寵。「那時候做什麼頭路攏賺錢,大家都流傳是 因為拜了鳳梨的關係。」莊明州說,富興的鳳梨就 從那時逐漸闖出名號,種的人越來越多,6至8月盛 產鮮果鳳梨,9月至翌年1、2月為鳳梨花期,產季 長達半年以上,雖然栽種面積不及其他鄉鎮,僅有 150多公頃,卻是全國最大的鳳梨花產地。

堅持鳳梨品種 以「土」為貴
種鳳梨的農村遍佈全台,富興村的特出之處又 在哪裡?楊清茂表示,鳳梨是國內鮮果市場的主力,因此從2004年開始,農試所便陸續研發推出多 款新品種,希望讓鳳梨風味更加多元,例如台農13 號冬蜜鳳梨、台農17號金鑽鳳梨、台農4號釋迦鳳 梨、台農11號香水鳳梨、台農20號牛奶鳳梨……品 種洋洋灑灑,「但富興村自始至終堅持種植的,就 只有開英種3號,也就是俗名土鳳梨的台農3號,是 台灣已不多見的正宗老鳳梨品種。」他說。
在80歲老農楊阿訓、莊天日眼裡,那些新品種 鳳梨是果體碩大卻沒有果香、中看不中吃的「膨風 果」,哪裡有土鳳梨滋味實在?楊清茂一旁補充 說:「土鳳梨不像新品種鳳梨那麼重甜,但它野味 強烈、有鳳梨天然獨特的酸甜,用來入菜或加工作 成糕餅、果醬、漬品,風味比其他品種更出色,是 富興社區最值得推廣的產業,也是凝聚居民共識的 重要象徵。」
正如提到有機米就想起玉里、富里,提到金針 就想到赤柯山、六十石山一樣,居民們也衷心盼望,將來大家提到台灣土鳳梨時,第一個想到的, 是富興。
於是他們成立了社區發展協會,並從2008年加 入水土保持局的農村再生培根計畫,除了積極爭取 各項軟硬體設施,還要想辦法,把自家產的土鳳 梨,變成「台灣NO.1」的全國性品牌。

打造永續經營鳳梨村
花蓮的夏天,天空爆藍到有點不真實,然而農 夫的辛苦卻是扎扎實實、半點都偷閒不了。進入初 秋,廣袤曝曬的鳳梨田溫度仍一路往上飆升。莊天日下田去摘了幾朵鳳梨花上來,裸露著一雙手腳在尖刺叢中梭巡,看得人頭皮發麻。「庄腳人不驚痛啦,習慣了。」就是這一株株枝葉冶艷的鳳梨花,長年養活了富興村裡90%以上的人口,想到這,忍不住要向園子裡埋頭耕作的農夫們致上最高敬意。
莊明州說,田間工作雖然辛苦,但老農們上起培 根課程,可比小學生還要勤奮認真。他大笑:「老伙仔人揪愛睏,有時候眼皮都要蓋下來了,還是用 手指頭硬把它撐開。」透過課程,大夥才恍然頓 悟,原來鳳梨可以從透過二級加工,產生更大的附 加價值。「從一級產業提升到二級產業,農村更有 活路。」
這幾年協會在社區入口開設「富興客棧」,推出鳳梨風味大餐,熱炒香噴的鳳梨蝦仁、鳳梨炒飯, 配上一杯酸酸甜甜的冰鎮鳳梨茶,真是滋味無限。 而土鳳梨比一般鳳梨具有更豐富的纖維和天然果 酸,製成鳳梨酥皮薄餡豐,充滿膨鬆口感與濃郁香 氣,風味更是一流。
楊清茂表示,早期以土鳳梨為內餡的鳳梨酥,酸 度較高,果肉纖維也比較粗,容易塞牙縫,被視為 「粗餅」,後來有業者設法加入含水量高的冬瓜、 白蘿蔔改良口感,現在最流行的鳳梨酥其實是「鳳 梨加冬瓜醬」的合成品,從前被視為「粗餅」的土鳳梨酥,反而一餅難求,相當搶手。

「土」金磚 打造富興新商機
楊阿訓撇撇嘴說,孫子去環島旅行帶回來兩盒據 說是其他縣市「得等」的金牌鳳梨酥,他特別招來左鄰右舍一起嘗鮮,結果發現「哪裡有鳳梨?攏嘛 是冬瓜泥,和我們正港的鳳梨酥比起來,滋味天差地遠哩!」社區發展協會專業經理人陳俊歷信心滿 滿:「台灣鳳梨酥5年產值從20億元一路狂飆到250億元,我們要以100%台灣味的土鳳梨酥,昂頭迎戰這個百億商機的小金磚市場。」
富興鳳梨酥究竟有多好吃?問問吃遍台灣鳳梨 酥的大陸觀光客或許最明瞭。去年大陸廣西自治區 省長馬飆到花蓮參訪,由於廣西也產鳳梨,便特別指名要嘗嘗富興的土鳳梨酥,沒想到一嘗之下大為驚艷,當晚就跑到楊清茂家裡拜訪,訂了400盒鳳 梨酥要帶上飛機。社區媽媽只得全體出動,加工廠兩台大烤箱夜以繼日輪番運轉,緊急趕工2天才完 成。「烤箱都當機了。」加工廠班長李秀美說。
「我們要再接再厲、趁勝追擊。」為強化鳳梨 品質,協會將公有鳳梨田改以有機方式栽植,希望 達到土地活化、永續經營的「有機鳳梨村」方向邁進,把市場做大了,希望進一步吸引離鄉的富興年輕人回家一起打拚。楊清茂說,這幾年已有不少知 名烘焙業者與食品加工廠看上在地所產的土鳳梨, 與農民簽訂契作。為擴大生產規模,鳳梨加工廠和餐廳將遷移到社區入口大坪數廠房,以開放式烘焙房經營,加上當地的空中花廊、綠美化後的興泉 圳水車公園、蓮花池以及環村自行車道等景點,吸 引遊客在富興盡情吃喝買玩,甚至多留一天。如今富興社區果真因鳳梨而「旺來」,已堂堂榮列全台前6名產業社區。
然而富興村的迷人之處何止於此?從這裡看遠山,有一種近在咫尺的親密感。拐個彎,就走進了山腳蝶舞翩翩的森林,又長又直的自行車道,從社區一直延伸到縱谷公路。居民在山下村裡平地造林,種植台灣越來越少的本土鳳梨,讓甜甜的酥餅氣味從田間竄出。在這個講求高速與效率的年代, 他們要用最簡單素樸的土鳳梨精神,在山裡,發芽 茁壯。

 
關於富興社區
富興社區位處花蓮縣瑞穗鄉最北端,東鄰豐濱鄉以海岸山脈山 嶺為界。90%的土地皆從事農業生產,是非常典型的農業型態社區。
社區發展重點:鳳梨產業
交通方式:台9線自花蓮往南,於261公里處即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