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回顧 |
|
遠見本期報導 |
我的學校不見了
上學好難:給偏遠小學一個機會
以前,台灣一村一學校
現在學生未達50、100人便可能廢校
窮政府廢校省經費,但窮能先窮教育?
全台566所偏遠小學正面臨裁併
3萬6377個學童的上學路愈來愈遠愈難
廢校野蠻遊戲,輸掉的會是台灣未來?
(本文摘自2006年9月號遠見雜誌)
|
|
|
回顧小學生大未來1〉
澎湖中興國小 陳建雄、蔡佩伶
搏海上學4年,更需為他們學海掌舵
回顧小學生大未來2〉
雲林縣樟湖國小
度過廢校危機,將再多蓋一個國中部
回顧小學生大未來3〉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國小
偏校活化新典範 山谷中的雙語學校
【全文刊登於2010年12月號遠見雜誌】 |
|
上學還是好難:偏遠學童餓著肚子上學去
很難想像,在台灣國民所得超過1萬5000美元
的今天,卻有這麼多小孩沒辦法吃到營養的早餐。
營養午餐竟成了許多弱勢孩子一天中最豐富,甚至是唯一吃得到的一餐。
「午餐時,曾看到學生光扒白飯、不吃菜,一問才知道,原來在家裡他們是吃白飯加醬油,得要老師幫忙夾菜,才知道原來菜可以吃,」一位在東部任教的幼稚園班老師心疼地說,只有七個孩子的班,卻有兩個一週吃不到兩次早餐,還有兩個吃點心與午餐的份量是其他孩子的兩、三倍,還曾希望將菜帶給家人吃。
吃早餐,對弱勢孩子竟然變成是一種奢侈。孩子沒早餐吃,又是誰的責任?
(本文摘自2007年4月號遠見雜誌) |
|
|
回顧小學生大未來4〉
台北縣菁桐國小
用捐贈資源辦學,
從招生不足到搶著來讀
當年向伊甸基金會申請「快樂早餐」計畫成功,開始推出免費早餐,減輕弱勢家庭的經濟壓力,正常家庭的學生則酌收5元。二年半下來,學生的身高、體重產生明顯變化。
今年與去年相比,二至六年級的學生平均長高6.27公分,體重增加了3.53公斤。
2008年8月到任的校長郭慶發特別加強課後輔導與推廣才藝活動。創下台北縣全校全天候上課的國小紀錄 ...
【全文刊登於2010年12月號遠見雜誌】 |
|
撿回來的校長獎
孩子的競爭力,從放學後開始
別讓孩子輸在下課後
社會貧富差距擴大,也拉大孩子放學後的生活與學習差異。
全台超過16萬個弱勢小學生正瀕臨貧窮邊緣,期待政府和民間的力量,能拉他們一把。
(本文摘自2008年8月號遠見雜誌) |
|
|
回顧小學生大未來5〉
高雄縣飛揚學苑
小慈的願望:
阿嬤會走路、弟弟會說話
澎湖中興國小 陳建雄、蔡佩伶
2008年9月,《遠見》第148頁曾刊出小慈的照片。
當時,小慈在飛揚學苑的課輔下,成績漸入佳境。
但是,在外婆車禍不良於行後,外公辭職回家照顧外婆後,小慈家中經濟頓失依靠。
【全文刊登於2010年12月號遠見雜誌】 |
|
搶救逃太郎
這是問題少年和師長的心聲,卻長期被社會忽略。
他們是逃家逃學的「逃太郎」,但我們不能逃避關心、逃避責任。
曾有調查指出,65%的犯罪少年曾有輟學經驗;中輟生犯案的可能性,是在校生的三到五倍。
怎麼把這些逃太郎從危險邊緣拉回正軌、復原」他們對人生的期望,政府司法單位與民間團體如善牧、阿尼色弗、九天等耕耘已久,但還需要更多關注。
(本文摘自2009年10月號遠見雜誌) |
|
|
回顧小學生大未來6〉
小小的捐款,大大的幫助
今年7月起,《大象.小象》紀錄片的導演安哲毅陸續走訪十多個地區,發掘既複雜又感人的故事,所有案例都是社會議題的小縮影。
其中,尤令他動容的是默默行善的無私守護者。
「光有錢,沒有執行者,也成不了事情。」安哲毅說,這些人明知無力扭轉大局,仍盡力去做父母該做而沒有做的事,身為男兒身的他經常難過地掉淚。
但透過大象們的努力,他更欣喜能看到孩子未來的希望
【全文刊登於2010年12月號遠見雜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