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的火光點燃了矽谷,從三年前ChatGPT的驚豔問世到輝達(Nvidia)的晶片帝國,資金、人才與政策以前所未有的能量匯集於舊金山灣區。然而,當演算法與雲端算力已不足以稱王,一個結合機器人、晶片與智慧製造的「實體AI」(Physical AI)時代正悄然揭幕。AI正從「思維機器」邁向「行動機器」,人形機器人、自駕車、智慧手臂等應用接連突破,開啟實體AI的新戰場。
《遠見》獨家越洋直擊,帶您深入舊金山灣區,解析AI投資的最新風向與美國的戰略布局。在這場競賽中,台灣無可取代的硬體製造實力,將如何與美國的軟體創新緊密結合,共構「AI大腦+AI身體」的完美組合,共同開啟AI 2.0新紀元?
矽谷熱錢再起!AI 新首都圈成形
若說舊金山是AI軟體新創聚落,那矽谷可說是兼具研發、生產、創業動能,並整合軟硬體供應鏈的科技搖籃。這個以舊金山與矽谷為雙軸心,長約70公里的「灣區AI生態圈」儼然成形。北邊的舊金山是軟體與模型的創新中心,匯集了OpenAI、Anthropic、Perplexity AI等定義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巨擘。往南延伸的矽谷,則是硬體與整合應用的心臟地帶,由NVIDIA、Google、Meta、Apple等科技巨頭,以及Supermicro等伺服器龍頭鎮守。連接舊金山與矽谷兩地這兩條常塞車的公路,不僅串起新舊創業聚落,更承接史丹佛、柏克萊等學術單位近百年來的科技能量。
📍AI 雙首都:舊金山、矽谷
一個灣區連結 AI 軟硬體生態系
資金流向揭祕:實體 AI 崛起,美國投資遙遙領先
矽谷的創投資金流向,是觀察未來的最佳指標。根據Mind the Bridge與Crunchbase的統計,2025年前三季大矽谷地區AI投資額中,雖仍有高達77%(約800億美元)投資生成式AI,但已有161億美元投入實體AI,占比約15.6%,比2024全年度的42億美元高出近三倍。數據顯示,AI發展正進入第二紀元,矽谷迎來了從「思維機器」到「行動機器」的轉型週期,預告市場的下一個焦點。
黃仁勳的預言:AI 發展的終極階段——實體 AI
AI基建與科研能量大爆發!如何讓機器人走入日常?
美超微總裁梁見後
打造全球算力基礎設施
當全球捲入AI狂潮,誰在提供最核心的硬體支撐?被譽為「矽谷台裔AI三巨頭」之一的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正帶領公司成為這場革命的關鍵贏家。儘管2024年股價如坐雲霄飛車,歷經暴漲與市場狙擊,梁見後仍堅信「這波浪潮才剛開始」。他獨家揭露美超微如何憑藉DCBBS方案,像蓋樂高一樣快速建置資料中心,搶占AI基礎建設商機,並搭上美國政府AI行動計畫的列車。從台灣嘉義的果樹下,到矽谷的科技之巔,再走入撒哈拉沙漠種樹,梁見後將如何為AI的飛速發展,打下最堅實的硬體根基?
「電子皮膚之母」鮑哲南
讓機器人擁有敏銳觸覺
當AI大腦日益聰明,如何讓它真正走入人類世界?史丹佛大學教授鮑哲南,這位被譽為「電子皮膚之母」的科學家,正在解答這個關鍵問題。過去,機器人受限於沒有「觸覺」,無法執行精細或與人協作的任務。鮑哲南團隊歷經20餘年,研發出能模仿人類皮膚、感受壓力與溫度的「人造電子皮膚」。這項技術不僅是強化人機協作的關鍵拼圖,更有望為義肢使用者重獲觸感。當AI開始能「感受」世界,從生硬的工廠走入你我家庭,一個全新的智慧機器人時代即將開啟。
美國的國家戰略:三路並進,確保 AI 領導地位
為了贏得這場競賽,美國政府提出了《美國AI行動計畫》(America's AI Action Plan),從國家層級全面布局AI戰略。該計畫透過三大支柱——擴大AI基礎建設、擁抱創新開放的態度,以及透過國際外交鞏固國安戰略布局——來確保其全球AI的領導地位。這不僅為台廠帶來伺服器、資料中心的基建商機,計畫中所展現的「信任」,更是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加分資產。
台美供應鏈卡位戰:台灣硬實力、美國軟實力的完美互補
在實體AI的浪潮下,台美合作正迎來黃金契機。美國的強項在於主導AI大腦(軟體與數據模型),而台灣則擁有發展機器人身體(硬體製造與整合技術)的絕佳機會,雙方能形成完美的互補。從晶片、感測器到系統整合,台灣掌握了將頂尖演算法付諸實現的硬體製造實力。這場由實體AI點燃的全球供應鏈重組戰役,正是台美合作掀起軟硬整合新革命的完美時刻。
面對全球競逐,台灣廠商應掌握以下教戰守則:
這是一場關乎未來的競賽。當矽谷的程式碼開始與台灣的晶片和鏡頭深度對話,一個全新的「實體AI」時代即將來臨。從模組整合到隱私防護,台灣廠商正從零組件供應者,躍升為推進下一代智慧機器人演化的戰略旗手。這條跨越太平洋的科技價值鏈才剛剛啟程,台美強強聯手,將是定義下一個世代科技樣貌、將AI智慧帶到世界每一個角落的黃金方程式。
企劃/林讓均、傅莞淇、吳季柔
網頁企劃、圖表製作/翁湘惟
網頁製作/蔣佳妤
監製/林讓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