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近幾年來靠著發明、專利,在國際得獎無數,然而,創業的比例並未隨著水漲船高。為什
麼創新不等於創業?創業究竟會遇到哪些困難?《遠見》特別拍攝三支微影片,從「太潤生
技」「奕成門業」「橙的電子」經驗中,可以看到創業必須突破的各種關卡,以及創業者不可
或缺的精神。
|
|
|
 |
 |
一開始,團隊以參加發明展為曝光策略,也前後得了瑞士日內瓦銀
牌獎、馬來西亞發明展金牌獎等15個國內外發明展、食品展大獎,評
審的鼓舞,讓他們信心滿滿。誰知道,當大家熱血地把商品推到市場
上,才知道現實的殘酷:原來,得獎跟創業沒有多大關係⋯⋯
|
|
|
 |
 |
創業第二年,王威詔去一家大型建設公司提案,希望建商採購他的摺疊
門。在偌大會議室裡面對11位一級主管,建商老闆不斷丟出問題挑戰他,
當場問得他說不出話,他才明白自己對建設業周邊配套都不懂,是不行
的。走出辦公大樓回到機車旁,遭受打擊的王威詔很挫折,一個大男生就
在路邊哭了起來⋯⋯
|
|
|
 |
 |
該生產哪種產品?他的策略是跟著法規走。法規規定要裝的,就保證了
市場需求。他關注到,近10年來的汽車產業,只有三樣東西被美國聯邦政
府法規列為必備裝置:安全帶、第三煞車燈、以及2005年才加入的胎壓監
測器。因為前兩項產品已有其他龍頭企業,只有胎壓監測器是新趨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