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30年前,賴倍元在大雪山種下第一株苗,
耗費20億元,如今30萬棵國寶樹,筆直挺立10座山頭。

有人笑他憨、笑他痴,
但他的信念很單純:把對的事,做到很大!

故事源起

賴倍元先生,人稱「賴桑」。30歲開始,買地種樹。30年來,散盡家財近20餘億,
至今已於大雪山購地130餘公頃,種了30多萬棵珍貴的森林!

賴桑出生於台中大雅鄉,早年經營運輸服務業、倉儲、貿易等。
他深感台灣森林面積逐年減少,加上對於樹林強烈且濃厚的執著與深愛,
遂於人生壯年之時,退居各項事業幕後,全心從事造林運動。

賴桑的林場原先為垃圾山、梨園…及荒廢許久的香蕉林等。
經他整頓、改造後,種植樹木的種類有台灣肖楠、台灣櫸木、櫻花等上百種樹種。
長期種樹後,復育的真實案例也出現了:樹木行光合作用時,將水蒸氣排放到空氣中,形成雲霧,
而水蒸氣累積到一定密度,則會開始降雨。當水來了,生命也就誕生了。
不僅山櫻花和保育類昆蟲都來了,連山豬等食物鏈頂端獵食者也一一現身。

30餘年來,賴桑對造林運動的熱誠不減,被朋友戲稱「樹癡」
他畢生最大願望是:

「在我回去之前,要留下50萬棵「活的」森林大軍。」
砍一棵樹,只要一天;
種一棵樹,卻能造福百年、千年的後代。
賴桑,以現代愚公的精神,
把不毛之地變珍貴森林,
留給子孫和地球千金換不來的資產。

山的改變

在賴桑開始種樹之前,大雪山這片土地上,原本有些什麼呢?

歷史,要從國民政府遷台開始說起。

日據時代,台灣三大林場已被砍伐殆盡,亟需重建經費的政府,
決定開發隸屬八仙山林場的大雪山林區,大雪山林業股份有限公司便成立了。
在美國技術援助下,這裡摒棄了日據時代以火車運送木材的傳統,改以鏈鋸砍伐,
再以巨型連結卡車,將一根根三十公尺以上的紅檜、松、鐵杉,送至東勢鎮上的製材廠,
為經濟起飛時期的台灣帶來高額外匯。

只是好景不常。原本預計可砍伐超過七十年的大雪山林區,
因估計失準,十多年就被砍伐殆盡,嚴重破壞了大安溪與大甲溪的防洪功能。
加上木材價格低迷,公司弊案叢生,十四年後,大雪山林業公司便遭到裁撤。
六十年過去了,原本種著神木的山坡上,大多換成了各種淺根果樹,檳榔、梅子、檸檬、香蕉、甜柿。
因為收入不佳,或子女不願接手,不少農人們便把土地賣給了賴桑。

歷史,又回到了起點。

購買本書

網站特惠價 277元

定價 350元
17x23cm / 256頁 / 2015.01.26出版

  • 合作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