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
《張忠謀自傳全集》親筆撰寫‧重磅出版
《張忠謀自傳全集》親筆撰寫
重磅出版
讀者等了26年,《張忠謀自傳》全集終於出版!張忠謀親筆撰寫的自傳上、下冊一共30萬字;其中,下冊以近20萬字涵蓋33歲到87歲的壯闊人生,包括25年的德儀職涯、來台灣執掌工研院長、創辦台積電,而後將之打造為全球半導體龍頭的精采歷程。透過《遠見》獨家專訪,看張忠謀如何定義張忠謀。
張忠謀獨家專訪Q&A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自2018年退休後筆耕不輟,歷時六年,自傳下冊終於問世,而距離自傳上冊出版,已相隔26年。近來,張忠謀接受《遠見雜誌》獨家專訪,暢談《張忠謀自傳》寫作歷程、業界秘辛與台積電創辦歷程。該傳將近30萬字的上、下冊全集,於11月29日由天下文化正式出版。在全球半導體界叱吒一甲子的張忠謀,是定義並開創時局的造局者。看這位台灣半導體巨擘,如何解密自己波瀾壯闊的不凡人生。
(完整版專訪QA,詳見12月號《遠見雜誌》封面故事。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Q1:您如何挑選自傳題材?寫下冊也掉淚嗎?
A1:我的自傳上、下冊都是為自己寫的,即使沒有讀者我也不在乎,因為在寫書的過程中,我等於重新又活了一遍。至於題材,就是選擇對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有點故事的。
我寫下冊時也掉淚,很多章都有寫到掉眼淚的時候。老實說,寫上冊的時候,我還只有60歲多一點,寫下冊差不多從87歲寫到93歲,老淚是比較少了,比中年淚少了一些,而少年淚最多。老淚比較少,可是感情還是一樣的。
Q2:那有沒有寫來最痛苦的章節?
A2:我不寫,太痛苦了。寫自傳算是重新活過,但並不是把重新活過的都寫下來,這樣太痛苦了。
Q3:職涯初期幾年,您就到德儀,那是什麼樣的人生階段?
A3:那是非常興奮的時期。其實,我1955年就開始工作,那個時候在希凡尼亞(Sylvania)學了滿多的。因為我的學位是MIT(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碩士,雖然希凡尼亞搞半導體,它還是雇一個MIT機械碩士畢業生。
當時半導體剛起步,電晶體是1948年在貝爾實驗室發明的,那個時候是AT&T(美國龍頭電信商)的一部分。
1952年,AT&T發現電晶體太重要了,要趕快公開授權。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是一個很小的公司,但它居然也有這個眼光來投標。1958年,我就轉到德儀去,那是我在下冊的第一個「命運的約會」,Rendezvous with Destiny,Rendezvous是約會。我在下冊的時候,有兩次命運的約會。
Q4:您在德儀的25年,學習經營管理,成為後來創辦台積電的基礎。您覺得哪些特別重要?
A4:的確,做半導體生意的學習、總經理的學習,絕大部分是在德儀學的。在德儀那一段,就是宋朝晏殊的詩詞「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因為德儀那時是全球(半導體界)最大的公司!所以只有它有這個高樓,那我又是管德儀的半導體事業群。望盡天涯路,就知道台積電不能做普通的IDM(整合元件製造商)。
Q5:假設您當年當上德儀CEO,您會採用後來在台積電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嗎?
A5:我想假如我做到德儀的最高峰,只有最高峰才能夠做這種決定,那現在還是會有台積電這家公司,但會稱為「德積電」。
其實我在德儀分兩階段,1976年是我的分水嶺。忽然那個時候,我的CEO對我的態度變了。但還有另一件事,那時行政院祕書長費驊邀請我到台灣做一個演講,政務委員李國鼎第一個邀請我到台灣推動半導體。
1985年,我到台灣來。那個時候(行政院長)已經是俞國華了,要辦一個半導體公司。俞國華說一定要找一個有半導體技術的外商公司一起加入,我就找英特爾、找德儀等公司。假如我那個時候是德儀CEO,一定會代替了後來飛利浦(台積大股東)的角色。(問:您會投資台積電?)對的!
Q6:您自傳提到五年三次辭職,談談當時的心境?
A6:辭職就是放棄。我三次辭職的決定是因為已經無路可走,但這個增加了我的堅強意志,不要再放棄了。
我辭工研院院長的時候,才57歲。我那時的想法是至少做到65歲,那還有7、8年,或者更長一點。所以,當然不能夠再放棄,其實已經退到只有一條路了,就是台積電。台積電其實算是順的,但還是有很多酸甜苦辣。
Q7:您怕台積電將來要面臨很大的挑戰?
A7:對。我最近在台積運動會也有講到,事實上就是這樣。川普當然沒有說台積電,他是說台灣的業者搶了美國的晶圓生意,這個就是Uneasy lies the head that wears a crown的意思。
當然,現在川普還不知道(指經驗曲線),它不是這樣……。英特爾也是現在才知道的,就是那個所謂experience curve(經驗曲線)。
Q8:您是覺得他們沒有參透您專業晶圓代工的模式?
A8:我想這是大部分的原因。experience curve, learning curve,其實是很重要的東西。歸根究柢啊,我最重要的總經理策略學習,就是experience curve。我是跟與我共事了一年的貝恩(Bill Bain)學習的。(編按:貝恩顧問公司,貝恩得出了「經驗曲線」,被張忠謀視為「台積電成功祕訣」,大意是產量愈大、經驗愈多,成本就可愈低。)
最近我還看見一批英特爾的離職董事寫了一篇文章,說這個foundry(晶圓製造),要跟那個design(IC設計)分開來。
過幾天,另外一個英特爾前董座也寫了一篇文章說絕對不能夠分開。這兩批人我都覺得不太懂我講的這個經驗曲線。
事實上,我在記憶體的誘惑那一章,也提到experience curve,就是李健熙的忠告,說台灣沒有那麼多資本,沒有那麼多人才,所以跟三星一起來辦。那就等於我們是他的附屬品了。但三星在記憶體的experience curve那麼成功,已經比我們長得多了。
Q9:您在自傳中,有提到與英特爾的競爭與合作,您怎麼看待這個半導體龍頭?
A9:那是我在談蘋果來敲門的那一章。(2011年)那時,我們跟蘋果談判,忽然他跟我講要停兩個月,跟我講是因為英特爾(想搶單)。我並不很擔心蘋果選擇英特爾,因為英特爾在那時已經沒有像在上世紀,一聽到它的名字就肅然起敬的風光了。結果果然如此。
那段中,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感想,就是我當時要去找蘋果的營運長威廉斯(Jeff Williams),他說:「我不在,可是我已經跟我的老闆庫克(Tim Cook)講了,你可以去見他。」我倒覺得印象深刻,他居然可交給他老闆。
我就想,我只有在呂斯(德儀時期的上司)下面做事的時候,才有這個自由。我是羨慕他與老闆的關係。
Q10:海明威有一個冰山理論,您也是像他一樣,寫出來的只1/8嗎?
A10: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這兩個我都有,也只有這一種(風格)。當然我不如海明威技巧那麼好啦,我也沒有練。(問:您中文底子是好的……)那也要有人欣賞才行啊!我的確是希望讀者比較仔細地讀這兩本自傳。(林讓均整理)
(完整版專訪QA,詳見12月號《遠見雜誌》封面故事。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台灣半導體造局者
張忠謀/Morris Chang | |
出生: | 1931年(93歲) |
學歷: | 哈佛大學(大學就讀一年)、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與碩士、史丹佛電機博士、國立清華大學名譽博士等8個名譽博士學位 |
經歷: | 德州儀器半導體集團總經理等數職、工研院院長、工研院董事長、台積電創辦人、台積電董事長兼CEO、七度出任APEC中華台北領袖代表等 |
榮譽: |
|
大事記
請左右滑動翻頁
張忠謀自傳獨家披露,半導體歷史時刻4場景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親撰的《張忠謀自傳》下冊,以近20萬字,自剖54年來的職涯起伏及創業艱辛。《遠見》獨家披露書中關鍵場景,透過張忠謀之筆,窺見他的企業決斷與人生感悟。(書摘出處/《張忠謀自傳 》下冊,張忠謀著)
1989年〉李健熙約吃早餐,給「記憶體的誘惑」一個忠告
首先,是出現在本書第23章的「李健熙的『忠』告」。1989年,韓國三星集團突然致電張忠謀,說其董座李健熙要請吃早餐,讓張大為好奇,因為台積電不做記憶體。但張忠謀不只赴約,還帶著當時正催生記憶體公司德碁、世界先進的施振榮與史欽泰一起去。幾個月後,甚至去參觀韓國三星記憶體工廠。
原來,李健熙是想透過張忠謀這位「半導體內行人」,來提醒施振榮等人,台灣沒有錢、沒有人,別玩記憶體,不如跟三星合作!但抵不住張忠謀所謂「記憶體的誘惑」,德碁、世界先進還是成立了,果然遭遇逆風。
這讓張忠謀慨歎,李健熙給了「忠告」,卻沒說最重要的事──學習曲線!其實早在90年代,三星已遠遠跑在學習曲線前端,豈容輕易挑戰。
2009年〉收回CEO職,為蔡力行「保留繼承我職位的機會」
第二個場景出現在第31章。原本張忠謀已在2005年將CEO一職交棒給蔡力行,卻因為2008年市場不景氣,蔡決定資遣台積電800多名「績效評估」不佳的員工。這些員工因此成立自救會,其中有百餘人甚至到張忠謀的住處陳情。
大為震驚的張忠謀視之為「變相裁員」,認為管理層不理解公司治理制度與價值,因此2009年決定收回蔡力行的CEO職位,自己回鍋重兼CEO。
他在本章首度公開剖析當時決策思考,儘管不贊同蔡力行若干作法,但張忠謀坦言,當時蔡仍是他最看重、最可能繼承他棒子的接班人選,因此費心安排蔡的新職,「為蔡力行保留繼承我職位的機會」,並期勉他東山再起。
2011年〉英特爾搶入,台積曾與蘋果「暫停協商」兩個月
第三個場景出現在2011年,第33章。2007年蘋果推出劃時代的智慧型手機,改變全球民眾生活與業界生態。當時,台積電就想打入蘋果手機的晶片市場,卻不得其門而入。
沒想到,2010年11月9日晚上,蘋果卻自動來敲門,成為張忠謀晚餐桌上的「不速之客」。當時,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帶著蘋果營運長傑夫.威廉斯(Jeff Williams)拜訪,希望台積電為蘋果生產邏輯晶片。後來,雙方的首次合作敲定20奈米的「半節點」產品。
正當熱烈交涉之際,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卻殺出搶單,於是蘋果要求台積電暫停協商兩個月。此章記錄的就是張忠謀當時飛到美國爭取訂單,以及會見蘋果CEO提姆.庫克(Tim Cook)的關鍵對話。
2013年〉徵詢黃仁勳任台積電CEO,二度遭拒「我已有工作」
第四個摘錄自第34章,是徵詢輝達創辦人兼CEO黃仁勳,詢問他出任台積電CEO的意願。當時,已回鍋近四年的張忠謀對外尋覓接班人選,鎖定已有17年交情、同時也是事業伙伴的黃仁勳,沒想到二度被其以「我已有工作」婉拒。
而這有趣的場景與對話,首次經由張忠謀親筆揭露,也是自傳下冊出版之前,就轟動國內外媒體的獨家亮點。
企劃/林讓均
網頁製作/蔣佳妤、許雅婷、周沂澄
監製/林讓均
最後更新/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