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0 到 101

一群人,為台灣這塊土地盡心奉獻,
做出巨大的貢獻。

一個人的動心起念,
號召並組成十一家企業聯盟,
以四十六個國家工程團隊,
和兩萬名工作人員,
組成史無前例的龐大工程規模,
克服重重挑戰,打造世界最高建築。

一九九七年的一紙投標書,
開啟了通往世界第一高樓的旅程。

名家推薦

實現夢想、超越夢想的旅程

林鴻明/台北一○一前董事長兼總經理、宏國關係事業副董事長

為了出版這本 《 從○到一○一 》 ,二○二○年十一月及十二月本書作者及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的編輯,跟我約了每週四下午訪談。在忙碌的行程中,這是非常愉快的下午時光。雖然是追憶那麼久以前的事情,但有關台北一○一的事情,對我來說依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台北一○一的投資興建及營運,是我人生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一件工作。

打造台北一○一,成為台灣當代文明地標

張學舜/台北一○一董事長

為台灣做有使命感、歷史感、責任感及有價值的事情,都值得推崇敬重、都令人深感敬佩 。林鴻明董事長帶領著當時的團隊,為台灣開創了一個現代建築新紀元,從零起步、從無到有、從零到一○一,打造一個富有建築工藝美學、融合東西方的劃時代建築,「台北一○一」代表的不只是在建築及科技領域中的影響力與創造力,更象徵著台灣人引以為傲的勇氣、理想與堅毅。

一幢好的建築,可以改變一個都市

李祖原/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一幢好的建築,可以改變一個都市,因為它代表都市發展新基礎的建立,開啟一場都市建設的革命 。尋找新基礎是二十一世紀之前最偉大的成就,如 E=MC² 、量子力學等,皆因新基礎的建立,而使科技有跳躍式超大的進展。因為有新基礎就有新根源,新的根源就使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新的世代。

締造台北一○一大樓,人生中難得又完美的經驗

胡定吾/台北一○一前董事長、生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台北一○一大樓是台灣年輕一代企業家,走出各自企業的限制,在共同理想之下攜手合作,為台灣打造了一個永久地標。回想當年,在我擔任中華開發總經理期間,接到「台北國際金融大樓設定地上權開發計畫 」的邀請,專案事業處的同仁十分興奮。然而,這興奮倒不是為了要蓋世界第一高樓,而是希望藉著此一建築,能夠把台灣建設成亞洲金融中心的目標,往前跨一大步。

實現夢想、超越夢想的旅程

林鴻明/台北一○一前董事長兼總經理、宏國關係事業副董事長

為了出版這本 《 從○到一○一 》 ,二○二○年十一月及十二月本書作者及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的編輯,跟我約了每週四下午訪談。在忙碌的行程中,這是非常愉快的下午時光。雖然是追憶那麼久以前的事情,但有關台北一○一的事情,對我來說依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台北一○一的投資興建及營運,是我人生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一件工作。

打造台北一○一,成為台灣當代文明地標

張學舜/台北一○一董事長

為台灣做有使命感、歷史感、責任感及有價值的事情,都值得推崇敬重、都令人深感敬佩 。林鴻明董事長帶領著當時的團隊,為台灣開創了一個現代建築新紀元,從零起步、從無到有、從零到一○一,打造一個富有建築工藝美學、融合東西方的劃時代建築,「台北一○一」代表的不只是在建築及科技領域中的影響力與創造力,更象徵著台灣人引以為傲的勇氣、理想與堅毅。

一幢好的建築,可以改變一個都市

李祖原/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一幢好的建築,可以改變一個都市,因為它代表都市發展新基礎的建立,開啟一場都市建設的革命 。尋找新基礎是二十一世紀之前最偉大的成就,如 E=MC² 、量子力學等,皆因新基礎的建立,而使科技有跳躍式超大的進展。因為有新基礎就有新根源,新的根源就使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新的世代。

締造台北一○一大樓,人生中難得又完美的經驗

胡定吾/台北一○一前董事長、生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台北一○一大樓是台灣年輕一代企業家,走出各自企業的限制,在共同理想之下攜手合作,為台灣打造了一個永久地標。回想當年,在我擔任中華開發總經理期間,接到「台北國際金融大樓設定地上權開發計畫 」的邀請,專案事業處的同仁十分興奮。然而,這興奮倒不是為了要蓋世界第一高樓,而是希望藉著此一建築,能夠把台灣建設成亞洲金融中心的目標,往前跨一大步。

實現夢想,超越夢想的旅程

林鴻明/宏國關係事業副董事長

今年是民國一一一年,正好是台北一〇一於民國八十六年招標得標的二十五週年。
二十五年是四分之一世紀,是一個人成長、茁壯、成熟的年份,多少的伙伴們,把他一生中最精華的歲月,獻給了台北一〇一。在此時出版這本《從0到101》,我內心充滿著萬分的感恩,感謝在台北一〇一共同打拚的伙伴們的支持與付出,沒有你們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台北一〇一。

因為有台北一〇一,我們擁有全世界最璀璨亮眼的跨年煙火,它也是每一位台灣人成長的記憶,它更點亮了每一個人新年的新希望。

在此我特別要感恩曾經及現在於台北一〇一打拚的伙伴們,把台北一〇一經營得愈來愈好,就如伙伴紀念碑上寫著:「此時此刻,仍有眾多伙伴,追尋前人的軌跡,繼續著台北一〇一的故事,一個永不結束的故事。」

台北一〇一永遠的長工
林鴻明

精彩試讀

史無前例的工程挑戰

偶有停下腳步的行人,抬頭往上看,只見天空中有工程人員、建築材料與機具等忙碌移動。這些在高空作業的工程人員 ,雖然忙碌,但對於工程的難度與高空作業的安全等挑戰,並不受擔心等情緒影響。

一節一節的箱型鋼柱,被大型塔式起重機(塔式吊車)吊起,緩緩上升。到達一定樓層之後,安裝作業人員已經在預定安裝位置就位,慢慢指揮塔式吊車將鋼柱移動至預定位置,並穿鎖鋼柱接合處之高強度螺栓,將構件固定。

隨著建築高度增加,塔式吊車也跟著逐漸爬升高度。安裝作業人員及部分物料,搭乘施工電梯上下工作樓層。到達施工樓層後,每位工作人員都會穿戴防止墜落的背負式安全帶,並配合吊裝進度,在每樓層鋪設水平安全網、安全母索等安衛設施,確保高空作業的工作人員都能有充分的防護設施與使用個人隨身防護器具,安全無虞的進行鋼構高空作業相關螺栓鎖固、電銲與各項查驗作業等。

台灣超高層建築最大挑戰:地震及颱風

謝紹松說,「最開始只確定要蓋一百零一個樓層。 」在規劃過程中,建築師設計出幾十種外觀的構想,結構工程師也要配合執行相對數量的結構設計。

從投入的第一天開始,工程團隊所有人等於被綁在一起不停的往前跑,很多作業都是同時進行。他指出, 「直到決定要用巨型結構和快速工法之後,才算是有了初步的確定。 」李祖原說, 「簡單來說,摩天大樓就是把帷幕牆、結構、電梯和機電消防組合在一起的大樓,其中結構最重要。抗震、抗風、安全、舒適都和結構設計密不可分。 」風力對抗,是超高建築在結構設計上最大的難題。但是在台灣,除了面對高樓風力,還要面對夏天來自太平洋的颱風、冬季的東北季風等風力,以及不可預期的大小地震。林鴻明認為,台灣處在地震帶,也是強烈颱風帶,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幢超高大樓像台北一○一這樣,必須同時面對這兩樣最嚴苛的自然條件考驗。

颱風加上地震,讓台北一○一挑戰世界第一高樓之路上,更是難上加難。

成就台灣營建業創舉

台北一○一地上結構體包括一百零一層的塔樓,以及一幢六層的裙樓,兩棟結構體在地下五層樓相連,地上二樓以上以伸縮縫連接。

塔樓的四面外側,各設置兩根從地下五樓直通到地上九十樓的巨柱。巨柱除了都用鋼板製作的箱型巨型鋼柱外,巨型鋼柱內放入鋼筋籠,再灌入一萬磅的高性能自充填混凝土。林鴻明說, 「當時許多工法與建築材料的開發與設計方式,都是台灣營建業的創舉,同時也應用在目前台灣大部分的高層大樓建造案例中。 」塔樓主要採用巨型結構系統,樑、柱、斜撐都以鋼構為主,整座大樓鋼結構重達十萬七千公噸。林鴻明說, 「鋼骨結構支撐整座大樓,強度、韌性都非常重要。 」台北一○一使用的高性能鋼板,是由台灣的中國鋼鐵公司研發,並與日本新日鐵公司一起生產,供應相同規格的鋼材產品。

此外,為配合超高層建築施工,在塔樓信義路的那一側安裝了人貨兩用的施工電梯,當初是利用塔式吊車組裝,一直組裝至地上九十一層,這個高度也是世界創舉。

像是裙樓六樓的屋脊,跨距超過七十公尺的如意造形桁架,必須由四支淨高四十公尺的造形鋼柱,從四樓的都會廣場向上支撐,才能營造出寬闊宏偉的氣勢。

如意造形屋脊構造複雜,必須事先在中鋼高雄廠區進行分段製造後的假組立,確認無誤後,再載送到台北工地順利組裝,無論是材料還是技術,中鋼結構公司以超強的研發能力與努力,協助工程團隊克服很多困難。

除了颱風和地震,必須與時間賽跑的工期,也為這項浩大工程增加許多史無前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