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瓦城

凡事「再試一次」,用品質贏得信任

一間餐廳,如何拚成國際餐飲集團?瓦城除了扎實的基本功,持續專注品質提升,才是獲得消費者信任的重要關鍵。

2014年,以EPS10.89元,躋身餐飲股獲利王;2015年首季營收8.6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8%;今年4月2日,以250元收盤價拿下餐飲股王。三個亮麗的數字,講的是同一間公司:瓦城泰統集團。

近五年上市櫃的餐飲公司中,瓦城成立時間相當早,1990年就在仁愛路巷子開出第一家店;但直到近15年,它紅通通的招牌才逐漸普及在台灣飲食地圖上。

食安風暴仍能逆勢成長

論擴張速度,25年開5個品牌、總計73家店,瓦城採取穩扎穩打策略,擴展速度並不飛快;但論經營績效,去年食安風暴,各餐飲集團紛紛衰退時,唯獨瓦城逆勢成長;去年開幕的泰式麵食品牌「大心」,門口也總有饕客大排長龍,以行動表達信任。

信任,來自於品質。專注品質,是瓦城不快、卻很穩的關鍵。「我單純想做一個『好餐廳』。什麼叫『好』?以顧客的立場來想事情,才叫好,」瓦城泰統集團董事長徐承義說。心中有顧客,便不求成為業界的「最大」,只求做出顧客心中的「最好」。

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再試一次」,新菜口味不滿意,再試一次;餐桌插花不滿意,再試一次。「廚藝、研發、顧客滿意度,跟品質有關的,他都會管,」加入瓦城泰統集團九年的客服經理許瀚云觀察。

2006年,瓦城準備開出第一家湘菜餐廳「1010湘」。開幕前試菜,廚師端上砂鍋魚頭,許瀚云和其他人吃得贊不絕口,唯獨徐承義堅定地搖頭:「調整某調味料比例,再試一次。」一道霸王魚頭,就這樣反覆做了幾百次。偏偏照著徐承義的建議調整,真的會變好吃,廚師只好服氣。

與瓦城合作五年的先勢行銷傳播集團執行長黃鼎翎記得,去年大心試菜時,也是因為徐承義不斷挑剔,差點延期開幕。為什麼一個日理萬機的經營者,能對烹調與口味瞭若指掌?

時間回到25年前。當時泰式料理在台灣並不普遍,瓦城一開幕就門庭若市,隔年便開了第二家。但徐承義沒想到的是,成功經驗根本無法複製。原來,東方菜刀工與火候複雜,一連串切、削、剁、拍、炒、炸、燉、烤下來,烹調時間難以精準掌控;加上廚師技術、喜好不同,只要換個人,多一匙醬油、少炒3分鐘,口味便截然不同......

看精彩全文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