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電洽:02-2517-3688 # 837、866
大學修「工業社會學」時,每逢考試前,教授一定耳提面命:「有寫有工錢。」意思是再怎麼沒讀書,多少也寫一點,因為試卷上面什麼都沒有的話,老師想給分數也很難。
「有寫有工錢」雖然讓我們當年都低空過關,但在課業學習上卻是什麼也沒有賺到。如果時光能倒轉,寧願當年老師能告訴我們:讀書、考試、工作,不是有寫就有工錢的。而讀研究所如果也抱著有「工錢」就好的態度,那不如不讀,要讀就要讀出個「學力」來。
去年,《遠見》研究所專刊提出:研究所不一定要大學畢業馬上讀,先工作幾年再回頭讀,更能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是什麼?一年來,這個觀念逐漸發酵。今年我們調查了100位校長的意見,將近七成的校長都鼓勵學生繼續碩士教育。但是已有四成的校長主張工作一段時間,再回頭讀研究所是更有幫助的。很明顯地,研究所已不單純是一種專業學習而已,研究所已是一種人生態度。
今年,在林珮萱、王怡棻、柯曉翔、王思涵、鄭婷方等記者的努力下,將《2013研究所指南》調整得更實用與啟發性。整本分五大塊,分別是:認識碩士學歷的新定義、碩士教育的新趨勢、從學校發展特色來認識研究所專業、從過來人的就學經驗來認識研究所生活、從畢業生的職場經驗來認識學群。
首先,關於碩士學歷的新定義。碩士學歷到底有沒有用?問問企業老闆與學長姐最清楚不過了。我們除了看到企業最愛的碩士生外,更從他們的經驗中看到碩士教育的重要性,已從「碩士學歷」轉變成「碩士學力」了。